第324章 蹉跎岁月心仍切

且隋 玄武季 2497 字 2个月前

王通的大名,在阿布前世历史上似乎并不怎样鲜亮。

但他的的确确却是大中国历史上,也是大隋这个时代里,最为着名的儒家思想代表性人物。

《三字经》中有曰,“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文中子,就是王通!

牛逼不?!

这是一个堪比荀子、杨雄、老子、庄子的人物!

三岁时,便能识文断字!

五岁时,学完历朝历代的历史知识!

十岁时,能诵读五经,又向名师学习诗、书、礼、乐、易!

十八岁考中秀才及地,就到大兴城向文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提出“遵王道,推霸略”的思想!

此时的秀才及地,堪比后世状元,是科举界名次上的天花板,含金量超高。

全隋朝考取秀才的人,数不过十几人。

而王通考取之前,也只有杜玄正一人通过了考试。

名动长安,炙手可热;权臣显贵,争相求见;儒学名士,数请讲学!

然而,王通想干的职位,是帝师!

只是,尽管文皇帝和广皇帝都愿意,但是以“五贵”为代表的权臣们不愿意!

于是,冷了心的“文中子”开馆办学,潜心教学和研究。

门人弟子相趋成市,“河汾门下”由此而来。

小主,

据小道消息,魏征、薛收、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都是他的弟子,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人都向他请教过学问!

文中子王通,主张行“王道”,宣扬儒释道“三教合一”,用九年时间写下《续六经》共八十卷。

这东西,是对后世治政理国影响最为深远的王道思想之一,正是由他正式系统性纳入到儒家思想之中。

……

如何,牛不牛?

王阳明说,韩愈比王通差远了!

刘禹锡说,“游其门者,皆天下俊杰士”。

道家绝学《止学》,更是出自王通之手!

王通,自幼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幼就是超级学霸,自幼就是光芒璀璨、照得别人黯淡无光的那个最靓之仔……

就连他的后人,也是震古烁今,不辱门楣。

比如那个叫王勃的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就是那位王通的孙子,在其《滕王阁序》中的某些句子。

既然要决定请假回去侍奉老父,房乔当然需要向在河东郡的夫子王通道别。

阿布,正好也对王通此人很感兴趣。

于是建议他抓紧收拾,一同跟随班师的大军回去,等路过河东郡的时候,再一同相伴去拜访这位老夫子。

房乔玄龄欣然应许,便开始着急忙慌的收拾起来。

对于房乔准备请假回家侍奉老父这事,老对头老上司云县令倒是没有阻拦。

反正房进士乀(ˉεˉ乀)滚得远些,最好别回来,最符合他的心意。

至于前往上郡担任县尉的调令,阿布则以大军临时征召书佐的名义,给上郡发去了公文,等回到京师再行谋划。

第三天,大雪终于停歇。

阿布不敢再行耽搁,立即命令开拔。

再不赶着点走,那就等赶到洛阳都过完年了。

那,绝对是不行的!

别的先不说,单是温璇和孩子正心儿娘儿俩,可正在洛阳城里眼巴巴地等着自己过年呢!

所以,大军的速度一下子就变得飞快!

过了临汾郡、绛郡,只用三日功夫。

大军,进入到河东郡。

兵至正平,又大雪,仍扎营等待天色。

当日,阿布同房乔玄龄,带着从人礼物,西去绛州龙门,拜访此时才三十岁的大师王通。

此年,杨子灿二十三岁,房乔三十六岁,杜如晦三十岁!

杨子灿和房乔,在黄颊山深处的白牛溪,在大雪纷飞之中,见到了年轻的王通。

王通一见到杨子灿,惊为天人!!!

阿布见到王通,总是感觉像梦中的谁!!!

牛头,对马嘴,都是此中人。

彼此,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两日后,三人依依惜别。

再后十日深夜,白牛溪学馆突遭大火。

馆舍,化为灰烬。

王通及近百弟子,失踪,生死不明……

噩耗传及天下,门人士子哗然,天下震动。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李密、李世绩、张玄素、温大雅、薛收、温彦博、杜淹等,惊闻噩耗,痛哭不止。

众,几欲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