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总管

且隋 玄武季 2737 字 2个月前

……

“吾放你们下来,不服者,尽可捉刀上马厮杀!”

“可放眼四顾,以尔等之才,可否囫囵而逃出生天?”

……

看着四处布满的黑压压的斗志旺盛的杨子灿大军,以及这位气势惊人的卫王模样,瓦岗群雄全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已经不足九万的瓦岗军,降!

未几天,江湖上传出一条诡异无比、阴森恐怖的消息。

瓦岗寨大英雄李密,携四万大军攻小城荥阳郡,恰逢血月乍现,遇鬼兵鬼将出游冲撞。

李密无法,乃与魔鬼交易,独以五千存,远遁三千里入豆子航避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三万五千精兵,不知所终!

天下哗然!

同时,各种小道消息也开始疯传。

有说大隋气数未尽,鬼兵鬼将趁血月之机入人间,剿杀为祸天下乱匪的传闻……

有说李密与翟让不和,私带四万兵自称蒲山公营,反出瓦岗寨,兵败荥阳城,远窜豆子航……

有说翟让大义,独与李密开牙立杆,却遭其鸿门宴刺杀,计不成率众出奔窦建德……

有说瓦岗寨经此内乱,元气大伤,开始重整军法制度,广招天下英豪……

有的,更离谱。

说瓦岗寨被官军剿灭,自此星散……

……

天下之人,终是得不到一点确切消息。

有好事者,冒险入滑县境内打探。

却是如石沉大海,再无消息传回,人也不见踪迹。

倒是一些亡命之徒,还是不信邪。

他们呼朋喝友,一队队地赶着,去投奔瓦岗寨谋前程。

络绎,不绝。

“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去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

……

这些规模不一的土匪们,也不是没听到瓦岗寨的坏消息。

但他们还是不信,如今官军,有那个能耐?

“别搞了,吓唬人的,就是拖慢咱的脚步,落后没排位!”

这不,等他们到达瓦岗寨附近,已经远远能看见瓦岗寨山头上的高大东门之时,全都笑了。

“他妈的,尽是瞎传!”

“那瓦岗寨的杏黄大旗,还不是在高高飘扬?”

“弟兄们,加把劲,到了山寨,明公定会好酒好肉地招待我等!”

……

群情踊跃,大人小孩欢呼四起。

他们脚下的路,似乎变得越来越平坦。

那步伐,也走得带风,更加轻快自如……

张须陀的死,并没有溅起多大波澜。

朝廷有意识地对这位大隋柱石式的人物死讯,进行了封锁和压制。

对外宣传的,却是张须陀生病调入京师休养。

其职,由左武卫大将军周法尚接替,任荥阳通守、河南道讨捕大使。

而张须陀的后事,则按照广皇帝从江都传回的旨意,将其秘葬于其帝陵附近。

一如麦铁杖、樊子盖,等人。

那意思,自然是等他千古之后,要将这些有资格进入皇陵陪陵的老臣,一一迁入。

这,当然算是一个臣子,一生最大的荣耀了。

迫于形势,虽然不能给张须陀风光大葬,但该给张须陀的奖赏、赐封和荣誉,一样也没少。

朝廷隆重发诏通告,任命重病的张须陀为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仪三司,荥阳郡郡守!

又过了一段时间酝酿,原豫州刺史府发生了重大的行政结构和人事调整。

天下,震动!

豫州刺史部,重新变为豫州总管府。

豫州总管,由骁果卫大将军、卫王杨子灿担任,统管各郡州县诸政军事。

原豫州刺史部,下辖16郡57县。

有河南郡(洛阳县)、荥阳郡(管城县)、梁郡(宋城县)、谯郡(谯县)、济阴郡(济阴县)、汝南郡(汝阳县)、上洛郡(上洛县);

襄城郡(承休县)、颍川郡(长社县)、南阳郡(穰县)、弘农郡(弘农县)、淅阳郡(南乡县)、淯阳郡(武川县)、淮安郡(比阳县)。

新设豫州总管府之下辖郡县,还是豫州刺史府旧地。

这些郡,多是京辅及三河地区,盖浊水及淮水中下游盆地及平原地区。

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从来是大隋北方粮仓和人口核心重地。

据大业六年的统计,豫州刺史府的人口,占当时大隋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

这也是河南、河北、山东,一旦天灾发生,很容易匪患横行的根本原因。

地少人多,人均耕地只有二十亩。

这经过四五年的天灾人祸的不断闹腾,人是少了,可也并没有少上多少。

之所以这些地方,现在看着是百里无人烟,是因为那儿要么浊水泛滥、要么天旱赤地、要么匪患肆虐。

所以,好多人家,已经迁移到深山密林、高大坞堡、核心大城之中。

当然,条件好的,早就拖家带口,包船南下迁徙逃难。

举家搬迁的,据搜影统计,大多是进入江南、剑南、荆南、岭南等地。

这一人口流动,让南方这些地区的人口,开始疯狂增长,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北风东渐,蔚然成势!

既然现在河南道最大的匪患瓦岗寨“已除”,杨子灿治政的重心,便要发生转移。

监国皇太孙杨侑,经过与留守政事堂苏威、萧瑀等人的商议,结合卫王杨子灿的建议,率先对京辅及三河地区的政事,进行了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