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甘露事变:虚构祥瑞和真实屠杀(一)

一、郑注

李义山从郢州石城回到郑州荥阳,他本来要北上怀州河内,却被郑州仕子们留止了。

他独居陋巷,夜寒炭少,酒尽水凉,但是仕子们踏破门槛,消息如同雪片,却不见一丝生机。传言之中,长安鲜血淋漓,人头遍地。李义山感到无常和恐怖,他缜密地清理事件,不时拍桌打墙,为谋事的人扼腕叹息。他想甩出一脚,将他们踢出事件,自己亲自去办,或许瞬息之间天地回转,但是事情已经坏到极处,接下来只有无穷的追杀,一切都不可逆转,而他什么都不能做,甚至不能马上作文写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朝堂之上发生“甘露事变”。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大和七年(833年)十二月十八日,今上只有二十五岁,却突然中风,嘴歪眼斜,不能说话。宦官首领王守澄——今上的拥立者,推荐了一位所谓医师,昭义节度使行军司马郑注。今上病急,姑妄信之,召令郑注来京。

郑注入宫,参见今上,三拜九叩。太监为他取来笔墨纸砚,今上与之笔谈。

今上问,做官前是兽医?

郑注伏地作书答曰,是,寻仙问道,悬壶济世。

今上又问,看些什么病?

郑注答,不看寻常病,专医帝王之疾。

今上阅罢,心中存疑,是来冒死进谏的吗?他正了一下头,打量了郑注一番,只见殿下匍匐之人,形容丑陋,不能远视,但是面相宽阔大方,便再问,何谓帝王之疾?

郑注答,贞观九年闰四月,高祖自去秋得风疾,初六,崩于垂拱殿;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太宗得风疾,苦京师盛暑,四月,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宫为翠微宫;显庆五年十月,高宗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欲御则天门楼宣赦,气逆不能乘马,是夜,崩于贞观殿;贞元二十年九月,顺宗时为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长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穆宗与宦者击球于禁中,有宦者坠马,上惊,因得风疾,不能履地。故臣所谓帝王之疾,风疾也。

今上读完,十分震惊,他患的不是病,而是一种宿命。朕会像先帝一样崩于风疾么?他感到激动和恐惧,血气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翻涌。他食道抽动,想要大口呕吐。他一腔憋闷,五官几乎崩坏。良久,他平静下来,全身汗出如泥,松垮地瘫坐着,体内的凝滞被冲决了,肢体灵活了几许。振作起来,写道,卿为朕医治。

郑注读到圣谕后,上半身昂然立起,内心狂喜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