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月用指尖点了点安年的小鼻头,宠溺的说道:“你看,现在不懂吧?”
“若是年年去学堂里好好学习,以后便可以认字识数,写诗作画,当年年会断文识字后,自然就会博古通今。”
安年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说道:“那成,等咱们银钱挣够了,就进学堂。”
“银钱是挣不够的,最佳启蒙却只有短短几年。”
“那年年明年就去学堂,学习认字识数,以后也要变得和姐姐一样厉害。”
听安年这么快便答应下来,安月内心松了一口气。
祖孙三人来到荒地,安年放下背篓,说道:“我们现在就挖很多很多的野蒜,挣银钱进学堂。”
安月和外祖母都不约而同的笑了笑。
安年还真跟个小大人似的,开始教外祖母如何下刀挖野蒜。
祖孙三人蹲在荒地里,有说有笑的挖着,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日落西山,岁暮天寒,一股寒气随风而起。
外祖母起身对姐弟俩说道:“年年,月月,咱们回家吧!年年刚生过病,这会儿天气转凉,不宜在外久待。”
安月朝外祖母点点头,想着院子里应是有人来送鱼换银钱了。
祖孙三人连忙背起背篓,——回家。
安月走进院子,放下背篓,院子里站着一对男女,女子是陈大志媳妇儿,看来男子定是陈大志。
安月连忙去屋檐处取提前准备好的柴火木炭。
外祖母和陈大志夫妇说道:“你们两口子一下午便捕到这么多鱼?”
陈大志看起来便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挠着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婶儿,这是我们俩带着两个崽子一起捕到的鱼。”
安月拿着柴火木炭和她的背篓走过来,陈大志媳妇赶紧上前说道:“月月,这是我们捕的两桶鱼,你看看可还成?”
安月走过去一看,全都是大鱼,品相很是不错。
安月笑着点点头,转头说道:“舅舅,麻烦你过来同大伯一起抬秤称重,外祖父看秤报数。”
把木桶一个个提起来,将桶里的鱼和水快速倒在背篓里,把水漏掉,再用大秤的秤钩将背篓钩住,将扁担穿过提绳,两人抬起准备读数。
外祖父读着大秤杆子上的数:“四十七斤。”
鱼可是不能缺水太久,两人放下背篓,将鱼赶忙倒进水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