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问道:“切开?怎么能切开呢?这不刚长的差不多了吗?”
“你搞内科的就别瞎掺和了,我怀疑这下面有窦道,而且还不止一个。”
“窦道?”
“窦道,中医称之为“漏”或“疮漏”,即溃疡处有一个孔,往外涌流脓液,滴漏不尽。现在多称之为瘘管或窦道,如之前治过的耳前瘘管就被称之为“耳漏”。”
张言正还记忆犹新,当初就是他负责换药的。“我想起来了,当初就是耳朵后面有一个孔,往外面流脓,但是这个也没孔啊。”
“这肿胀按压的时候感觉有波动感,说明下面有脓,用探针探一探就知道了。”
“漏”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为现称的瘘管,是指体表与脏腑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另一为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具有一个外口。两者在外口部均有脓水,经久淋漓不止。
先用碘伏表面消毒,随之老陆就用探针一探,发现至少有三个潜行窦道。
沿着探针切开,脓液随即淋漓而出,用一号熏洗方将脓液淋洗干净,再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老陆随即修剪橡胶条,将橡胶条置入窦道里面引流。
橡胶条可以把窦道撑起来,有利于引流。
“这是最后一个关卡了,把这个难关克服了,保肢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