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庭院内,那剑拔弩张的气氛恰似堆满了易燃干柴,只需一星半点的火星,便能再度燃起熊熊烈火。
众学子虽被郑玄、卢植等人镇住,暂息了叫嚷推搡,可仍旧互不相让,那眼神交汇间的锋芒。
恰在此时,院门口处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众人下意识循声望去,只见刘彦一袭劲装,腰佩双股剑,昂首阔步当先而入。
那双股剑寒光凛冽,随着他的步伐,剑身微微颤动。刘彦面庞冷峻,双眸犹如寒星,扫过之处,其威压竟让蠢蠢欲动的学子们心头一凛,不自觉地噤了声。原本激昂欲辩的架势,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压得缓了一缓。
紧跟其后的是蔡邕,他虽身着常服,却自带一股儒雅长者的风范。再其后,则是那报信的儒生,神色焦急,脚步匆匆,额头上汗珠滚落,一路小跑着,只为能快些跟上前面二人的步伐。
三人这般冲入会场,打破了那如绷紧弓弦般的僵持。一时间,庭院里唯有他们的脚步声回荡,众学子的目光纷纷聚焦,然而人人皆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暗流依旧在涌动。
刘彦几人,踏入学宫庭院的瞬间,仿若一颗巨石砸进了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短暂的寂静后,便是一阵难以遏制的骚动泛起。
“刘、蔡二公来了!定要为我等儒生做主!”为首的老生话落,身旁簇拥的年轻学子们也跟着叫嚷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嘈杂声瞬间连成一片,
“仁政始于儒,先印《论语》!”
“若无礼序,国将不国,怎能轻慢儒家经典!”那呼喊声此起彼伏,带着几分急切与不甘,身子也不自觉地往前涌。
另一边,尊崇《韩非子》的法家诸生哪肯示弱,那平日里好论法家之道、涨红脸挥舞书卷的学子,此刻更是满脸激愤,“唰”地将手中书卷举过头顶,振臂高呼。
“当此乱世余波未平之际,朝堂需律法严明,吏治要整饬清明,《韩非子》才是治国良方,若耽于儒家的虚礼,国之根基不稳,谈何长治久安!”言罢,他周围的同伴们皆挺直腰杆,神色冷峻,目光灼灼,齐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