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翛年在大学里曾经研究过相关的课题。
这个世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研究AI的那批高知识分子,总是想写诗,什么AI绘画、AI写作、AI作曲……这些都是统合大数据才“创作”出来的。
说白了,就是建立在抄袭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同质化产品。
每次在大屏幕上看到没什么差别的建模人物时候,项翛年总是会有疑问,为什么AI这种只能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固定产物,会在艺术创造这一极其需要想象力的土地上,得到大力发展。
有些甚至还抢了人类的工作。
真是奇了怪了。
但后来,项翛年隐约知道了。
因为方便又省力。
诗词歌赋、绘画写作,把现有的东西,打碎再重新整合,对于一般人来说,挺耗费脑子的,但对AI来说,不要太简单了。
而且,因为掌握着AI研究方向的人,很少是从泥地里爬上去的。
他们大多是天生的锦衣玉食,一出生就坐拥许多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精神物质财富,所以,他们的目光,注定只会狭隘的,望向诗与远方。
他们看不到托起他们的,脚下的那片泥泞的土地。
所以,也注定了,他们不会知道,普通人肩膀上的一袋水泥到底有多重,也不会知道要用什么材料搭建起来的机器,才能承负起一天又一天的超负荷运转。
他们,只会在机器外壳搭载的AI内芯,像个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稚嫩幼童,自主学习成功,并同他们进行第一场对话时,振臂高呼,沾沾自喜。
更不用说那些年年月月奋战在高危行业,拿着命在赚钱的普通百姓,也更不用提那些真正需要科技改变生活的残障人士……
当初,项翛年在看到这篇引人深思的文章的时候,项翛年觉得,这个作者,想问题的角度,很妙。
结果转头就被自家常年不见的导师,给批的一无是处,现在想来,当时正好是AI新起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
因为自己毕业的生杀大权还捏在导师的手里,没有成本支撑延毕的项翛年,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