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辽国惊变

公元1086年,大宋元佑元年,辽大安二年,一场影响宋辽两国局势的政变在辽国悄然展开。

大宋方面,神宗皇帝于元丰八年三月离世,在经过九个月的适应以及朝臣的多方协助下,年仅十岁的哲宗小皇帝彻底坐稳了皇帝这把交椅。

只不过对于当前的小皇帝来说,他的任务是多读书,多学习,多看整个天下局势的发展。

基于他的皇爷爷和父皇给打下的坚实改革基础和强大国力,哲宗小皇帝现在要做的就是积蓄自身,直至成年,张开属于自己的獠牙。

当然,在这期间,韩某人还亲自给这位有着‘英主’之姿的小皇帝,梳理身体健康。

毕竟这个小皇帝娃娃可是二十五岁就英年早逝的类型,本来有一个儿子,出生三个月就没了,可谓实惨。

因此韩明要求哲宗小皇帝每日坚持锻炼,营养均衡的餐食时刻补充,最为重要的是习武。

不但要在文化上有所成,在武艺上,也是有着固定要求。

总之,他要将本来就有‘大帝之姿’的哲宗皇帝,培养成比原历史上更加强悍的人物。

哲宗皇帝的时间就在这样每日充足的课程中流逝,但他没有丝毫埋怨,对于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多次维护,他都感念在心。

大宋的稳定只是相对而言,相对谁呢?

当然是相对北方的那个苟延残喘的邻居!

自仁宗末年五路伐夏之后,宋辽之间的战略攻守是一变再变。

一开始是守势居多,甚至到英宗时期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大宋也是在自己的国境线和土地上打防御战和偷袭战。

直到神宗时期的元丰北伐,攻守之势转变,宋军在辽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而辽军只能被迫打防御战。

虽然后期大宋北伐失败,但是从总体局势来看,却是宋辽攻守之势异形也。

辽国再也不能像曾经一样,说南下侵宋就南下侵宋,小股辽军打的宋军抱头鼠窜,甚至攻城掠地的局面,已经消失不见了。

北方这个幅员辽阔的庞大草原帝国邻居,现在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再也无法和南边这个治好疾病,重新焕发生机的中原王朝叫板了。

外部军事的强大压力和大宋步步紧逼的态势,内部各大草原民族纷纷揭竿而起,不断冲击辽国在草原的统治地位的情况,让辽国的颓势进一步加剧。

当此时,身为国相的耶律乙辛大权在握,看到了大辽皇室的衰败。

加之如今他权倾朝野,皇后萧观音不愿与他同流合污,这让他的心思渐变。

咸雍元年正月初一,梁王耶律浚被册封为皇太子,这让耶律乙辛的内心更加惶恐,生怕会被萧观音连同耶律浚一起发难。

为此耶律乙辛不惜亲自入场,密谋暗算陷害萧观音一家。

咸雍末年,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萧观音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