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松山会战(二)

明末封疆 杰木 1734 字 1个月前

由小凌河北岸渡河向杏山城挺近的汉八旗余人,毫不费力的就穿过了明军外围防线。夜色之下隔着老远就听到杏山城明军大营方向传来乱糟糟的人喊马嘶之声。

耿仲明身穿重甲,尖胄头盔上插着高高的白缨,配上一副魁梧的身材,很有些大将军的气势。他端坐在马上看了看明军大营的形式,谨慎的向身旁的孔友德劝说道:

“二弟,代善这老小子让咱们打先锋肯定是没安好心,此战咱们还需小心应对才是。不如大军先在此地利用明军留下的阵地暂且修整,待探马再探军情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孔友德四十岁上下的年纪,皮肤黝黑,身材虽不如耿仲明办魁梧,但却也是精壮的汉子,短小的胡须被修剪的十分得体,一双不大的眼睛内放射出逼人的寒光。此刻的他宛如觅食的秃鹰般,死死的紧盯着杏山城内的明军。不同于耿仲明,此刻这位大清的恭顺王并未佩戴头盔。他的前额剃的锃亮,可脑后的发髻显然留了更多,虽说也扎着辫子,但却不是似代善那般的金钱鼠尾辫。

这位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汉军正红旗王爷,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孔友德,铁岭矿工出身。虽说不识字,但却长于弓马之术,投军之后效力于皮岛总兵毛文龙帐下。孔友德骁勇善战,每临战事总是奋勇在前,可谓是勇冠三军。当时耿仲明也是毛文龙帐下的武将,也就是在那时,孔友德与耿仲明结为了异性兄弟,耿仲明年长为大哥。

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辽东,上任之初便借机处斩了不听话的毛文龙,毛文龙之死对孔有德的触动很大。他认为认为毛文龙无罪却横受屠戮,渐渐的开始对朝廷常寒心起来。由来由于受到同僚的排挤打压,孔友德愤然发动了“吴桥兵变”,引发了震撼山东局势的登莱之乱。后来朝廷出兵平叛,孔有德见登州难保,于崇祯六年率叛军万人突围,弃城登船由山东半岛逃向辽东半岛。在辽东登陆之后,孔友德率叛军及家眷多人向辽东的满清皇太极剃发乞降。孔友德等明朝将士由此摇身一变成了大清国的栋梁之臣。

皇太极对孔有德等人的这次归降极为重视,其中孔友德归降带来的满清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等物更是令皇太极笑的合不拢嘴。皇太极亲率诸贝勒于盛京城外十里相迎孔友德,并以女真人最为隆重的“抱见礼“相待。孔友德大为感动,至此便开始死心塌地的追随皇太极左右,充当清军南下攻明的急先锋,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了耿仲明的话,孔友德默不作声,他一面观察着杏山城外的形式,一面想着耿仲明的话。的确,像代善这种满清权贵是打骨子里瞧不起孔友德他们这些汉人的。当先锋立大功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更不会平白无故的砸到他孔友德的头上,孔友德心里十分清楚,代善无非是想让自己来试探明军是否有诈罢了。

耿仲明刚想传令全军原地待命,孔友德突然开口说道:

“大哥,明军不是诈败,而是真的溃败了。”

耿仲明闻言大惊。

“何以见得?”

“大哥你看,先不说这杏山城乱的彻底,但凭逃兵逃跑的方向我便断定明军必然是真的溃乱。”

“逃兵逃跑的方向?”

在一旁的尚可喜疑惑的问道,他也毛文龙旧部,后来与孔友德一起投降了满清。尚可喜的身材干瘦,重重的铠甲在他身上显得极不匀称。

“不错,洪承畴若是设计诈败,那逃兵肯定会四散奔逃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诱使我军深入。可如今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