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岱的命令迅速传遍军中,左宗棠深知时间紧迫,不得不下令全军发起猛攻。
这场激烈的攻势导致了数名营团长的壮烈牺牲,其中就包括左宗棠的得力干将,原顺字营管带杨世俊,他如今担任258团团长,在战斗中英勇阵亡。
左宗棠在得知杨世俊牺牲的消息后,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悲凉。
杨世俊不仅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他多年的战友,两人共同经历过无数战火,情同手足。
左宗棠独自站在帐中,望着肃州城,杨世俊曾经战斗过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哀伤和不舍。
在悲痛之余,左宗棠下令全军停战两日,以此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清军将士。
在酒泉,他亲自主持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将战死的将士们安葬在这片他们为之战斗过的土地上。
士兵们整齐排列,面色凝重,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逝去战友的敬意和哀思。
在祭祀仪式上,左宗棠亲自为战死的将士们祭酒,他的眼中含着泪水,声音坚定而沉重:“诸位兄弟,你们为保卫国家,守护边疆,英勇捐躯,你们的英名将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
随后,左宗棠在墓碑上亲笔刻下了“功固西陲”四个大字,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对逝去将士们的深深敬意和无限哀思。
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在边疆守护战中不可磨灭贡献的铭记。
全军将士在墓碑前庄严宣誓,要将战友们的遗志继续下去,坚决完成使命,保卫国家的安宁。
此时的西北前线,革命军精锐云集,名将如云。
左宗棠、刘锦棠、徐占彪、宋庆、张耀、禹德彦、禹中海、毕大才、法镜泉、马福寿等一众杰出将领,他们都是革命军西部军区最能征善战的将领,几乎来了一小半。
在这片战场上,革命军修筑了大量的壕沟和营垒,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防御网络。
两道蜿蜒数十里的战壕如同两条巨龙,将肃州城四面围得水泄不通。
内壕的作用是阻击任何试图突围的城内守军,而外壕则负责抵御一切试图救援的援军。
在壕沟的外侧,革命军还加筑了四座高达13米的炮台,这些炮台成为了围点打援战术的关键。
它们不仅能够有效地杀伤肃州军的有生力量,还能对城内进行日夜不停的炮击,极大地削弱了守军的士气。
革命军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其中包括类似德国克虏伯的火炮和装有弹仓的后膛洋枪。
这些洋枪一次可以装填7发子弹,其射速和火力远超同时期南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