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堂暗流,民生初兴

晨曦初露,金色的光辉洒在大秦帝国的咸阳宫上,宫阙巍峨,飞檐斗拱间仿若流淌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赢胡亥身着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朝堂,每一步都踏出帝王的威严。冕旒上的珠帘轻轻晃动,遮掩着他深邃的眼眸,让人难以窥探其内心的思绪。

今日的朝堂,气氛却有些异样。大臣们分列两旁,神色各异。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们交头接耳,眼神中不时闪过一丝阴霾,而胡亥的亲信大臣们则面容冷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胡亥微微抬眸,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自冷笑,这些旧贵族,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吾皇万岁!” 大臣们齐声高呼,行礼参拜。胡亥抬手示意众人平身,坐于龙椅之上,声音低沉而有力:“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一位旧贵族代表,御史大夫王勋便出列,手捧奏疏,高声道:“陛下,臣听闻近日朝廷重用诸多外来谋士,此等行径,恐令我大秦本土才俊心寒。我大秦立国数百年,根基深厚,何须仰仗外人?再者,陛下推行的新政,诸多条款与祖制相悖,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以安民心。” 言罢,他微微低头,眼角余光却偷偷观察着胡亥的神色。

胡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语气平静:“王爱卿所言,朕自会斟酌。不过,朕重用贤能,旨在为大秦注入新血,焕发新机。至于新政,亦是顺应时势,为百姓谋福祉,何来与祖制相悖之说?”

王勋心中一凛,却仍不死心,继续进谏:“陛下,臣听闻那外来谋士所献计策,多涉奇巧淫技,不务正业。且新政中的商业税赋调整,使得我大秦商户苦不堪言,纷纷抱怨。还望陛下明察!” 他言辞恳切,引得周围一些旧贵族纷纷点头附和。

胡亥目光扫过众人,眼中寒芒一闪:“哼,朕看是某些人习惯了旧制下的安逸,不愿看到大秦变革图强。商业税赋调整,是为了平衡农、商发展,繁荣市场,怎会是害民之举?朕派往各地巡查的御史,所呈奏报皆言百姓对新政多有赞誉,倒是尔等,在此朝堂之上,屡屡兴风作浪,是何居心?”

王勋脸色一白,刚要辩解,胡亥却抬手打断:“此事稍后再议,朕自有定夺。” 说罢,他看向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渭水灌溉工程进展如何?”

那官员连忙出列,恭敬回道:“回陛下,工程正在顺利推进。目前已征调民夫三万余人,工匠五千余人,沿着渭水河岸挖掘沟渠,已初见成效。只是……” 他微微犹豫,看了一眼周围大臣。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胡亥目光如炬。

“只是物资调配方面,时有延误。木材、石料供应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 官员低头答道。

胡亥眉头紧皱,目光投向负责物资调配的官员:“这是怎么回事?”

那官员吓得扑通一声跪地:“陛下恕罪!臣已尽力协调各方,但各地供应参差不齐,运输途中又多有损耗,实在是……”

胡亥冷哼一声:“朕不管你有何难处,渭水灌溉工程关乎大秦民生根基,关乎来年收成,必须按时完工。即日起,你亲赴各地督办,若再有延误,提头来见!”

“遵旨!” 那官员战战兢兢地退下。

胡亥深吸一口气,缓和了一下情绪:“朕昨日前往工地视察,见民夫工匠们辛勤劳作,心中甚是欣慰。他们为大秦付出,朕必不会亏待。传朕旨意,为工地增拨粮食、衣物,确保他们温饱无虞,不受寒冻。”

“陛下圣明!” 众大臣齐声高呼,不少人心中暗自佩服胡亥对民生的关注。

退朝后,胡亥回到御书房,赵高和李斯早已等候多时。胡亥坐下,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疲惫:“今日朝堂之事,你们都看到了。这些旧贵族,不除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