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需要有人去充当爪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太监。

然而,当一个王朝堕落到只能倚靠奴才继命的时候,这个王朝的气数也就快尽了。

朝野内外很快都知道了,皇长子生性淡泊,无意于储君之位,皇帝将立皇五子为太子。

孙承宗榜眼出身,道德文章都是一流的,又是天下文官之首,无论在朝在野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只要他不反对,基本上就没有人反对了。

泰昌四年五月,由孙承宗领衔,数十位大臣联名上书,称,太子为天下本,本立则天下安,请求册立皇五子为皇太子,以安天下人心。

这些读书人,已经被打上了思想钢印,对皇权的崇拜是深入骨髓了,仿佛不给自己找个高高在上的爹就浑身不自在。

当初朱翊钧跟文官们较劲,一较就是十五年,内阁首辅换了几任,朝堂为之半空。

朱翊钧就是一头犟牛,尚气使性既没本事改变现实,又不肯认怂接受现实,白白空耗国力。

现在又到了要立太子的时候,常洛不想更不敢跟他们打嘴巴官司,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接踵而至的是,礼部又上书,请求选定册立皇太子的日期。

常洛还是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明春三月初九日,正式举行册立大典。"

一切都进展得如此顺利,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紧接着,礼部又提出为皇五子选婚并出阁讲学。

这两件事,常洛毫不犹豫就驳回了。

礼部尚书文震孟抗辩说:"太子十五岁选婚,十六岁册立,然后大婚,这是祖制。"

常洛最烦动不动拿祖制说事,老祖宗都死了几百年了,还管得了你那么多事?十六岁才上高一呢,结什么婚。

你不是状元吗?你拿祖制说事,我就拿圣人压你。

常洛怫然答道:"格物然后致知,致知然后诚意,诚意然后正心,正心然后修身,修身然后齐家,齐家然后治国,治国然后平天下。"

"十五六岁正是志于学的年龄,早早成了婚,难免沉湎于儿女情长床第之欢,哪里还有琢磨学问砥砺品行?所以这一条得改!"

文震孟果然被驳得哑口无言,答道:"那就请陛下定个大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