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名声初显

金忠微微一笑,回道:“本官曾听世子和道衍大师提及,此子淡泊名利、荣辱不惊、重情重义,一心只为造福大明百姓。

其父兄战死后,为助其感情甚笃的邻居摆脱困境,他研制出肥皂这等新奇之物,并建立工坊。此举不仅使邻居从一介平民跃升为北京城炙手可热的富户,更为北平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开辟了新的生计之道。”

解缙微微皱眉,思忖片刻后说道:

“若依金侍郎所言,此子品行堪称绝佳。然其涉足行商之道,且麾下产业颇具规模,似这般情形,恐不太适宜入朝为官。莫不如赏赐些钱财……”

金忠轻轻摇头,反驳道:“非也,此子虽有不少产业,但绝非重利之人。他所研制出的那些物事,皆是价格低廉、造福百姓之物,若不能入朝为官,施展其满腹才华,实乃国家之憾事。”

金忠转而向朱棣拜道:“陛下,这王珏颇具奇思妙想,屡屡创制新奇之物,臣曾听闻道衍大师言及,此子心中尚有诸多构想。如今天下初定,正值用人之际,亦是此子大展宏图、发挥才学之时。臣斗胆请陛下封他为工部主事,使其能在工部尽情施展才华,为朝廷效力。”

朱棣沉默不语,暗自思忖。按王珏过往的表现,前往工部任职倒也颇为合适,说不定真能在工部捣鼓出更多令人惊叹的新鲜玩意儿。只是他仍想听听其他人的见解与看法。

其余众人闻言,皆面露惊色。工部主事乃是朝廷的正六品官职,王珏一介白衣平民出身,金忠竟能如此为其请赏,足见对王珏的赏识与认可。

夏元吉闻言微微浅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金侍郎且莫心急,本官亦细细看过相关奏章。这王珏在山东赈灾时极有章法,且对农事颇为精通。既曾助其邻里经营产业,想来亦擅长钱粮管理之事。陛下,依臣之见,倒不如令其入户部为官,如此亦可人尽其才。”

茹瑺亦按捺不住,心中暗自思量,陛下能为这小子封官之事召集朝廷众臣共同商议,且这小子还救过皇后的性命,日后必成大器,这般难得的人才,怎可落入他人之手?

茹瑺当下便起身奏道:“陛下,若依金侍郎所言,这王珏于军事之上见解独到,又因救治伤兵一事在军中颇有威望,且能改良火器火药和火枪营阵型,理应为兵部效力!”

朱棣也未曾料到,这王珏眨眼间竟成了各部争抢的香饽饽,他本就尚未想好该赐予王珏何种官职,如今众人这般各执一词,局面愈发混乱。

看着下方工部、户部、兵部几人互不相让,皆为争抢王珏而据理力争,朱棣亦觉颇为头痛。他原本打算将王珏安置在北京,于郭资手下做事,也好助力北京建设。然后来又觉如此年轻有为之才,还是到朝堂之中历经一番为好,置于自己身边,悉心培养,日后必能成为朝廷栋梁。只是却未料到竟演变成如今这般局面。

就在几人争抢王珏之时,杨荣挺身而出,躬身向朱棣拜道:

“陛下,这王珏如此年轻便有如此惊世才学,其实当下并不急于为其定职封官,此刻正该好好栽培雕琢才是。且他早先为世子启用,陛下不妨问问世子的想法。”

杨荣之言仿若一道灵光,瞬间为朱棣带来了新的灵感。自己今年已然四十有三,待王珏这小子真正成长起来,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之时,恐自己已垂垂老矣。故而王珏最为理想的去处,实则是——东宫詹士府。

可若是如此,便需先解决一个令朱棣最为头疼的难题,那便是太子之位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