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工坊改造

一切正如王珏所料,这场地震并未给大明的朝堂和北平的百姓造成难以承受的冲击,也并未在朝堂上掀起太大波澜。甚至在滚滚的岁月长河中都算不得一朵浪花,也许将来在史书里,后世人大概也只能看到一句‘永乐元年十一月,北京地震,’

在朱高炽与郭资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赈灾举措施行之下,北京百姓的生活秩序迅速得以恢复。而王珏此刻也得以将全部心力倾注于西山工坊的重建大业之中。

此次地震,给西山工坊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焦炭的生产线虽勉强逃过一劫,可煤焦油、蒽油和沥青的生产区域却因各种缘由遭受重创。那满地的残骸、损坏的设备,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残酷。

有了这一次刻骨铭心的地震经验教训,王珏决心在离开北京之前,对西山工坊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改造。这一次,他对厂房的质量和设备的牢固程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要求,誓要让工坊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抵御类似的天灾人祸。

房屋的重建规划成为了首要考量。王珏最终决定仍以木质结构为主。这一决策并非偶然,木质结构的房屋在面对振幅较大的地震时,其抗震性能有着独特的优势。独特的榫卯结构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形变能力。当地震的力量汹涌袭来时,巧妙地缓冲地震产生的巨大冲击,将破坏降至最低。

再者,王珏也有着现实的无奈。在这一时代,他既无余力也无足够的人手去大规模制作水泥。即便有了水泥,缺乏钢筋的情况下,也难以构建出厚实稳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较而言,木质房屋在当下无疑是更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当然,王珏心中也有着长远的谋划,待自己的力量逐步壮大,根基稳固之后,再去探索更为先进的建筑材料与工艺,那便是后话了。

同样的,设备的安装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当下,既没有现成的钢结构材料,也无法生产出足够的钢结构来为设备提供坚实的支撑。而且,现有的设备管道连接方式极为简陋,仅仅依靠自身的结构设计与陶土连接密封。这种连接方式极为脆弱,根本无法承受过高的压力,其连接强度与后世先进的法兰连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陶土设备本身在强度上就先天不足,与后世耐用的搪瓷设备和金属设备相比,宛如脆弱的瓷器。一旦遭遇外力的碰撞,或者像之前地震那般的剧烈震动,极易引发设备坍塌、连接断裂的严重后果。

届时,大量高温的易燃物将会直接泄露,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熊熊大火,将工坊瞬间化为灰烬。

面对如此困境,王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与二狗、陈妍和董宁等人反复商议,试图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无数次的权衡与讨论,最终确定了一套暂时可行的方案。他们决定用泥砖对设备管道进行加固和支撑,尽管泥砖并非最为理想的材料,但在当下却也能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