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区把控越国政局之后,立即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关键时期平定国乱的英雄,将整场政变的来龙去脉描述为一场王室内讧。
所以越国的故事就变成了:
王子豫谋杀三位王子,嫁祸太子,成功离间越王父子关系;
太子诸咎被怀疑,铤而走险,弑君,干掉了越王翳;
王子豫又以为王兄报仇的名义杀死太子诸咎;
王子豫大军为祸吴城,最后大夫寺区挺身而出,平定叛乱,救了越国。
寺区以靖乱英雄的身份掌控了朝局,同时大量任用吴人,趁机实现了吴人势力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但以寺区为首的吴国势力,其真正目的并不是复国,而只是在越国框架下,争取吴国势力的掌控权与发言权。
因为复国、复辟这件事,必须有名正言顺的主体,那就是王室、公室的血统,这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要。
在越国范围内,吴方势力被压制了一百年,王室成员更是早就烟消云散,是故复辟这条路寺区根本走不通。
那么剩下的路就是“三家分晋”路线和“田氏代齐”路线,这两条路线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需要时间积淀,三家和田氏,都是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先成为权臣,才敢以仆代主。
而寺区显然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寺区并没有树立这么远大的目标,他将目标定为:代表吴人利益,掌握国家的施政权。
这样一来,势必不会打破越国的固有政治框架,再扶植一个新越王上位,方能做到名正言顺。
寺区组织了平定叛乱之后的第一次朝议,将国家无主,新君待立的问题抛了出来,他要冷静听取各方势力的意见,才能做出决断。
此时,吴人占据上风,越人暂时低头。但吴越两方大臣,在继续维持越国的统治的思路上一致的。
吴人只想掌权,对复辟没有太大的冲动;越人虽然失势,但其底线是国家仍然姓越,必须从越王家族中选取继承人。
目前的越王家族,翳死,豫死,诸咎死,三位王子死,两位王子失踪。
这样,一向待人以宽,素有贤名的王孙搜就成了各方势力都可以接受的人选。
寺区对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王孙搜此人,在民间素有威望,但其本人并 不贪恋权势,甚至还有点清心寡欲。扶植这样的人做君主,权臣最乐意干了。
何况寺区还有一个优势,之前带领舟师出海寻找王孙搜的人,是他的弟弟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