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危机,致使明军战斗力不足,无法平叛国内叛乱,无法清除外族入侵。
如此,一百多年的恶性循环,到了崇祯第的时候,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轮,终于倾覆了。
朱平安此时都难以想象,现在全世界最发达最繁华的国家大明竟然会沦落到如此财政危机的地步。
偌大的一个帝国,它拥有十亿多亩的耕地面积,拥有接近三亿的人口,拥有巨大发展的工商业,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拥有占世界23以上工业产量。
可是,它的赋税收入竟然不能满足它的行政运转,和武装几十万人的部队。
北胡俺答汗数万兵马的入侵,就让这个帝国北方边境如筛子一样,千疮百孔。
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的赋税收入,太不正常了。
是赋税制度出了问题吗?
是,但并不全是。
要知道明朝刚建国时,就是太祖朱元璋时期,那个时候的大明耕地没有现在多,人口也没有现在多,工商业也没有现在发达,可是那个时候的赋税收入,完全足够满足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无论是大兴土木,还是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还是赈灾,都是绰绰有余的。
朱元璋建国后,数次北伐将蒙元打的流亡欧洲;他的儿子成祖朱棣时期,更是连连对外兴兵,五十万大军五次北伐蒙古、几十万大军屡次南征越南,又是修建紫禁城,又是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还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和七下西洋,也没见有什么财政危机。
要知道,明朝的赋税制度,从建国至今,基本上没什么变化的。
为什么耕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工商业发展了,可是按建国以来的赋税制度所征收的赋税却满足不了帝国运转,导致财政危机了呢?
来自现代的朱平安很清楚的的知道根由。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大明之士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点,当然,或许有人看到了,但是碍于各种原因,或许是顾虑,或许是知其因但无解决知道,没有说出来。
今晚参加廷议的要么是内阁大臣,要么是各部尚书,可是今晚廷议的几个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而且有些措施,比如坐派京料银,短期是治标,但长期来看却是得不偿失。
明朝现在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的土地兼并太严重了,虽然耕地越来越多了,但是土地的主人却越来越少了,大明的耕地越来越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