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收了个盐厂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2695 字 3个月前

足够光亮的屋子里,摆着一张简陋之极的会议桌,说是简陋之极是因为他连平整光滑都没法做到,而是简单的用几块木板弄了个支架,坚固不倒就算是桌子了,板凳那是真的是板凳,就是几根木头支了一块木板,就算是凳子了。

要说光亮呢,那一定是杠杠的,因为四周就没有墙壁,就是一些支撑的原木矗立着,相互咬合,组成屋子的骨架,上面弄了个遮风挡雨的屋顶就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倒也不是李奇他们偷工减料,实在是这南方的房子,主打的就是一个凉爽和通风透气,保暖?那到冷了再说,抖一下也就过去了。

今天,这小山村里最高层都集合在这里,李奇要在这里召开工作布置会,李奇作为书院的最高决策者,注定不可能在这小山村呆太久,这出来不知不觉的就一个月过去了,绿水书院的秋收都已经开始了,在这以粮为纲的政策指引下,秋收秋种那是重中之重。

对的,以前的人们秋收之后大多无所事事,但绿水书院不同,还要加一个秋种,也就是说一年365天,累不死算球,天天在工作,可没有北方的猫冬一说。

再说了,就算不种田,那不还有很多的工业生产在那等着吗?

“兄弟们,这些天来,大家也算是熟悉了,以后的工作,各司其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原来渔村新加入的学员,去书院培训也好多天,但还没有这么快回来。调过来的绿水书院的学员,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这里当是自己的家一样经营,向当地的同学学习煮盐,打鱼,驾船。”李奇严肃的坐在主位上,像后世的领导一样作着报告。

“大家要搞好团结,要知道在我们书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先加入的,还是后加入的,我们都是同学,在书院里,绝不能出现欺负现象,要相互帮助,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也绝不能因为远离山寨,就把学习放下了,不管在那里,你们都代表书院,而书院以学习为生命,没有学习,就没有书院,这里一样的执行书院本部标准,绝不能打折扣。”

“赵连长,我们走后,这里就由你负责,你要统一安排好他们的生产,责任重大……”李奇说了很多,重点是对赵仕松连长的工作安排。

会议结束后,李奇一行走在这小山村里,现在黄广钿正带队参加绿水书院本部的培训,山村里找了个联络员,叫黄恩品,负责山村里旧人的联络工作,虽然随着书院里人员的大量进入,山村的旧人已经打乱重新整编,但还是要有一个本土人士进行联络,有一些事情还是本地人说话管用,有一些情况还是本地人更熟悉。

黄恩品在前面带路,李奇和吴大用,梁家富一行走在这小山村里。

看着眼前经过了书院梳理重新安排的生产方式,各个小队按一定的工序各司其职,按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分工合作,生产效率比起以前的各家各户单独生产是提高了不少,这产能也得到了释放,以前那堆在盐田里因人力所限没办法及时处理的囟盐,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炼出的白花花的食盐正在分装入袋。

一批正准备把食盐装车运输的队员,正在那里忙着,各种手推车排成了长队,这运输队把食盐运回书院本部,再按照盐的价值,从书院里带回一定的钱物分发给产盐的各个小组,这盐产队也是按照独立核算进行,避免吃大锅饭的现象出现。当然,所有的产业都记在绿水书院的名下,也就是属于李奇的产业。

产权不清晰可不是好事,绿水书院的一切东西都是李奇这个东家的,但李奇也不可能一个人管理使用,还需要群策群力,绿水寨的人都是这个团体的一员,可以说是一损俱损。

这段时间来,在绿水书院的物资支持下,这小山村子里的人们,是更加的活力四射,工作积极性比肩从本部调过来的人马,大有一比高低的架势,这让各项生产指标是日日更新,形势一片大好。

在山岰下,一个小型的造船厂已经成形,土法上马,对于这些从小就在海边长大的人们来说,就算没有图纸,造一些小船也不是难事,以前是没有组织,单打独斗没能力造,一旦组织起来,那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出来了。

“山长,现在这些小渔船只需要上漆,就可以使用了,如果没有油漆,不上漆也行,只是使用的寿命短一些。”梁家富这个打鱼队长,也是用心了,才没多长的时间,就把船造出来了,虽然是只能在近海打鱼的船,但有船和没船的区别可大了。

“吴队长,这油漆能解决吗?”李奇转头问吴大用这个管后勤的。

“有倒是有,但那是准备造大船用的,如果用在这里,那以后造大船花费太大,可能准备不足啊。”吴大用说道,想了想又补充说:“不过这桐油可以供应一些,还是充足的。”

梁家富一听大喜,说道:“桐油也行,总比这样纯木板下水强多了。”

“梁队长要省着点用呢,要不到时你那大船下水,可能这些东西不好找呢!”吴大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