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云南根据地的建设2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1766 字 2天前

待岩石被烧得通红,一桶桶冷水浇下,只听 “咔嚓” 声响彻山谷,岩石出现了一道道裂缝。

小伙子们见状,再次挥动铁镐,这一次,岩石逐渐被击碎,挖掘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在渠道的挖掘过程中,妇女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组成了运输队,背着竹筐,穿梭于工地之间。

竹筐里装满了从渠道中挖掘出来的土石,她们沿着狭窄而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

有的地方坡度很陡,她们便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挪下山坡。尽管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沉重的竹筐勒红了她们的肩膀,但她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抱怨,只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工地周围跑来跑去,为大人们递水、送工具。小小的身影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灵动,他们的欢声笑语为略显艰苦的工地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随着渠道逐渐向平原延伸,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渠道需要穿过一片沼泽地,这里淤泥深厚,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

梁二钊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他指挥村民们砍伐了大量的竹子和树木。他们将竹子和树木削成一根根木桩,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木桩一根一根地打入沼泽地中。

每打一根木桩,都需要多人同时用力,喊着整齐的号子:“一二,一二……” 木桩深深地扎入地下,形成了一条坚固的栈道。村民们沿着栈道铺设木板,然后在木板上继续挖掘渠道,成功地解决了沼泽地的难题。

那嵩始终在工地上忙碌着,他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他亲自参与到最艰苦的劳动中,与小伙子们一起搬运巨石,与妇女们一起背负土石。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水湿透,脸上也沾满了灰尘,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而炽热。

在修建水闸的关键部位时,梁二钊凭借着在绿水书院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着水闸的结构。

他指挥村民们用巨大的石块堆砌水闸的基座,每一块石块都需要多人用绳索和木杠才能搬运到位。

然后,他们在基座上安装木制的闸门框架,再用铁制的铰链连接闸门。为了确保水闸的密封性,他们用麻线和桐油混合制成的填料填充缝隙。

在安装闸门的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整,梁二钊亲自拿着水平仪和尺子,一丝不苟地指挥着村民们操作,哪怕是微小的偏差也不放过。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水利工程终于接近尾声。当最后一块石头被砌上渠道的护坡,当水闸的闸门缓缓升起,山溪的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出,沿着新修的渠道汹涌而下。

清澈的水流奔腾在渠道中,发出欢快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胜利的喜悦。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聚集在渠道两旁,望着那流淌的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梁二钊与那嵩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

他们知道,这水利工程不仅仅是一条灌溉的渠道,更是村民们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见证,它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抗清根据地的稳固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