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气炸孙权,再出馊主意

谯周对徒弟还是相当宽容的,当即给对方上了一课:“我问你,现在是什么时辰?”

罗宪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恭敬回道:“应该快到未时了。”

“陛下的圣旨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辰时。”

“你觉得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丞相会不知道圣旨的内容?”

对呀。

经师父这么一提醒,罗宪瞬间反应了过来,陛下准备在死后传位给丞相的旨意是早上下的,经过这么半天的发酵几乎整个蜀都乃至于周边地区的人都知道了,丞相不可能没有听说。

但对方直到现在都没有进行任何的回应。

显然,对方是打算冷处理这件事。

可这是为什么?

这可是陛下颁布的圣旨,你身为当事人怎么也应该有点反应吧?

难道就不怕被人说跋扈或者其他?

“这件事只能这样处理。”猜到罗宪心中所想的谯周缓缓说道,“就目前的局势,只要丞相回应,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会带来无数风波。”

“……”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已经明白孙权这次在玩什么把戏了,那就是打击陛下的威望,破坏大汉内部的平衡。

就像丞相在魏国做的一样。

一旦丞相和陛下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那一场内乱将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到时候哪怕丞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局势稳定也会浪费宝贵的时间,继而错过接下来这场瓜分魏国的饕餮盛宴。

“孙权这家伙还真是够卑鄙无耻的。”明白前因后果的罗宪忍不住咒骂了一句。

“胡说八道什么?”

谯周狠狠瞪了徒弟一眼:“有些事情不要乱说。”

孙权的行为确实很卑鄙无耻,但别忘了,他们这位丞相在魏国也是这么干的……通过不断打破曹叡等人营造的平衡,继而让曹爽和司马懿这些人变得水火不容。

骂孙权这种行为不等于把丞相也给骂进去了吗?

“对不起,先生。”

“好了,别管这些了,我们先在城内逛一逛,一个时辰后再去向陛下复命。”

为了能够尽可能拖延时间,也为了能够让自己在见到刘禅的时候显得更加狼狈,两人是走路逛的。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汗流浃背,只能先走进一旁的酒肆休息。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怎么那么热闹?”

罗宪看了眼师父所指的方向,说道:“好像是在讨论孙权兵败徐州的事情。”

孙权兵败的事情大汉朝廷早就知道了,但为了防止被人知道他们情报网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对外公布。

以至于蜀都的百姓到今天才知道孙权兵败徐州的事情。

毕竟是年轻人,听着周围人激烈的讨论,罗宪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先生,你觉得孙权真的会和他们说的一样,放弃扬州,徐州,专心攻打荆州吗?”

“如果真这样做,那他就不是孙权了。”谯周很是不屑。

就目前东吴的情况,收拢兵力专心攻打荆州是最好的,但别忘了,这一场战争和以往的战争不同。

这是孙权自己正名之战。

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前,对方是不会改变主意的。

“那他们去哪里筹集那么多的钱粮物资?”

“谁知道呢?”

……

广陵(吴属)。

刚刚赶到这里的孙权正对着营帐内的步骘等人大发脾气:“你们为什么不听命令,为什么一撤再撤?”

“……”

“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孙权有些声嘶力竭,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挽回自己的形象和名声,他可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指挥这次北伐的。

本来一切顺利,荆州那边更是连战连捷,不想徐州和扬州这边却是出了问题。

如果是他指挥不力导致的,那他也就认了,偏偏是属下抗命造成的。

这就不是他所能够容忍的了。

“呼……”

感受着脸上不断飞溅的唾沫,步骘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孙权二话不说把他们全部撤职。

现在还愿意骂他们,说明对方并没有要严惩的意思。

“说话呀,耳朵聋了吗?”

步骘看了眼左右,见没有人要站出来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当这个出头鸟:“回陛下的话,我们之所以撤军,主要还是担心后勤补给被满宠给掐断。”

“……”

后勤补给方面是孙权亲自任命的朱据负责,步骘一直没怎么过问,等满宠出手骚扰时他才发现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到底有多脆弱。

仅仅几百骑兵就能够让他们断粮好几天。

这种情况下别说和满宠这个魏国名宿正面对垒了,就连紧守营门都做不到。

他们只能暂时后撤。

“这不是你们抗命的理由。”

“粮食运输不过来,朕自会催促,哪里用得着你们操心?”

话是这样说,但孙权的语气明显缓和了很多。

又骂了几句后,孙权似乎也有些累了,向一旁的吕壹吩咐道:“把朱据叫来,朕要亲自问问怎么回事?”

小主,

和其他几名他看好的败军之将一样,他也给了朱据这个女婿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那就是来扬州担任军司马,保障大军的后勤补给。

本以为对方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没想到给自己交了这么一份答卷。

早知道这样,他说什么也不会心软,答应女儿起复对方。

朱据似乎早就知道孙权要过问这件事,来的时候把所有账册之类的文书都带来了。

“陛下,请过目。”

不等孙权开口问责,朱据就将自己手中的一份文书递了上去:“自打北伐以来,建业那边运来的粮食物资就一天比一天少,为了能够尽可能保障前线大军的作战需求,臣只能不断缩减押运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