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出列禀奏:“启奏陛下,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现使者在鸿胪寺馆舍等待回复。”
武则天坐在龙椅上,她的眉头微蹙,沉思了片刻。然后,她缓缓开口:“吐蕃赞普的诚意,朕已知晓。待朕回到神都,将遴选合适的公主,以示两国友好。”
张易之趁机出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信:“陛下,雍州长史位置空缺已有三月,臣推荐岐州刺史张昌期接任。”
苏味道立刻附和,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奉承:“张国公推荐之人,定是德才兼备,堪当大任。”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大殿内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
然而,魏元忠却出列,他的表情异常严肃:“臣坚决反对。张昌期无法胜任这个职务。据臣所知,张昌期在岐州,人口逃亡严重,张昌期年少,经验少,不懂地方工作。雍州离京城近,人口多,位置重要,不能生乱。臣以为不如薛季昶强干老练,应该由薛季昶担任雍州长史。”
武则天的目光在魏元忠和张易之间来回扫视,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雍州之地,京畿门户,雍州长史,既需要用信得过之人,也需要用有能力之人。魏爱卿所荐之人,朕有所闻,就依魏爱卿之言。至于张昌期,虽为张卿兄长,但能力上还需锤炼。”
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但他们迅速恢复了平静。张易之恭敬地行了一礼:“臣遵旨。”
朝会结束后,张易之和张昌宗在殿外相遇,两人的眼中都带着一丝愤怒。张易之低声说:“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准备,不能让魏元忠总是阻挠我们的计划。”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春日的暖阳照耀着长安城,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武则天在长安的紫宸殿内,正与朝臣们商议国事。殿内金碧辉煌,龙椅上的武则天神态庄重,她的目光锐利,扫过每一位大臣。
“朕近日接到新罗孝昭王金理洪的讣告,朕决定为之举哀,辍朝二日,以示对新罗的尊重和哀悼。”武则天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她的决定立刻得到了群臣的支持。
随后,武则天又宣布:“朕将遣使册封金理洪之弟金隆基为新罗王,继续维持与新罗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