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回去后,将这件事告知了孔子,问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没有修养德行,不守礼,把形骸置之度外,对着尸体唱歌,脸色还一点都不变,真是无法形容他们,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是游于天地四方之外的人,而我是游于天地四方之内的人。内与外是不相干的,我还让你去吊唁,是我太浅陋了。他们正和造物主为伴,遨游于天地大气之中。他们把生当成是多余的赘瘤,把死当成是脓疮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知道死生好坏的区别呢?他们借着不同的躯体,寄托在同一生命中,忘却内在的肝胆,遗忘外在的耳目,随着自然的往复而流动,不去追究其端倪,无所牵挂地遨游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地安住于无为之境。像他们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厌恶世俗的礼仪,表现给众人看呢?””
“子贡问:“那夫子是遵从哪一方呢?””
“孔子回答:“丘乃上天所惩罚的人,即便如此,我也要与你共同追求大道。””
“子贡问:“请问有什么方法吗?””
“孔子回答:“鱼在水中相处舒适,人在道中相处舒适。在水中相处舒适的,挖个池子便能够供养。在道中相处舒适的,寂然无事便能得大定了。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子贡问:“请问什么是畸人?””
“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与世俗之人不同而顺应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所认为的小人,是世俗之君子。世俗所认为的君子,是自然之小人。””
“一日,颜回请教孔子,问道:“孟孙才的母亲死了,他哭泣时不流泪,心中没有悲伤,守丧时也不感到哀痛,可却因为善于处理丧事而闻名鲁国,难道真有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情况发生吗?我感到很奇怪。””
“孔子说:“孟孙氏已经掌握了居丧之道了,远远超过了那些懂得丧事礼仪的人。丧事应该简化,人们只是心里知道,实际上却办不到,而孟孙氏却已经办到了。孟孙氏不知道什么是生,也不知道什么是死。不知道生与死孰先孰后。他以顺应变化为原则,等待着他所不知道的变化出现。况且,如今将要变化的,又怎么知道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又怎么知道已经变化的是什么呢?我与你都是做梦还未曾醒来的人啊!孟孙氏有形体的变化而没有心神的损伤,有形体的转化而没有精神的死亡。他觉得别人哭自己也要哭,所以也就这么表现出来了。人们看到自己的形体就互相说:“这是我,这是我。”又哪里知道我所说的我到底是指什么呢。再说,你梦为鸟便飞上高空,梦为鱼便潜入深渊,不知正在说话的人是醒着的呢,还是在做梦?人在快意到来时是来不及笑的,笑时是来不及安排的。接受安排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就能够进入寂寥空虚的天人合一之境。””
“好了,我说完了。”庄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