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底修千年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5195 字 1个月前

《七绝·屈原》——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此诗中“赋楚骚”指屈原创作的楚辞作品,对楚国的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如“杀人刀”般犀利。“艾萧太盛椒兰少”则是说楚国小人众多,君子稀少。最后“一跃冲向万里涛”,生动地描绘了屈原投江的壮烈场景,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和以死明志的精神。

《满江红·端午节感怀》

屈子沉江,千古恨,年年泪祭。临汨水,浪残波咽,几时冤洗。天问凄凄悲楚地,离骚寂寂伤人世。一人没,堪使万人煎,星河碎。

今宵夜,魂归地。千秋事,风云寄。怅平生忠义,总为人弃。国运兴衰多野客,人间今古悭君子。思潮涨,一浪起难平,心憔悴。

上阕描写了屈原沉江的千古遗恨,以及后人每年对他的祭奠。汨罗江水波涛汹涌,仿佛在诉说着屈原的冤屈何时才能洗净。“天问”“离骚”等作品,充满了悲伤和对人世的感慨。下阕则表达了对屈原忠义为人却被抛弃的感慨,以及对国运兴衰和君子稀少的思考,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毛泽东的《七绝·屈原》:

屈子啊,那遥远的当年,你挥笔赋楚骚,恰似在黑暗的楚国大地上,举起了一把犀利无比的“杀人刀”。这“杀人刀”并非真正取人性命的凶器,而是你那如刀般锋利的文字啊。你的楚辞,就像一把利刃,无情地剖析着楚国的种种弊病,将那些隐藏在繁华表象下的腐朽、那些朝堂之上的奸佞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你看那楚国的朝堂,就像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原,“艾萧太盛椒兰少”,奸佞小人如同艾蒿、臭草般肆意生长,密密麻麻,而品德高尚如同椒兰般的君子却寥寥无几。你在这浑浊的世间,就像一颗璀璨却孤独的星辰,虽努力散发着光芒,却难以照亮那被黑暗吞噬的角落。你满心的失望、悲愤,就像汹涌的潮水在心中不断翻涌,最后,你那决绝的身影“一跃冲向万里涛”。这一跃,是多么壮烈啊,如同流星划过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光辉。你用生命奏响了一曲悲歌,那是对黑暗现实的最强有力的抗议,是你刚正不阿精神的极致体现,你的身躯融入了那万里波涛之中,可你的灵魂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之上。

《满江红·端午节感怀》:

屈子沉江,那是怎样的千古恨啊,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沉甸甸地压在后人的心间。每一年,当端午的粽叶飘香,那是人们在进行着泪祭,仿佛那滴滴泪水能汇聚成河,流淌到汨罗江畔。临着汨罗水啊,那江水似也懂得屈子的冤屈,浪涛残缺不全,水波呜咽着,像是在一声声地哭诉,这冤屈到底何时才能被洗净呢?你那《天问》,就像一只孤雁在凄凄地悲鸣,声音回荡在楚地的上空,充满了无尽的疑惑与悲怆;《离骚》呢,又似一位孤独的行者,在这寂寞的人世里,诉说着内心的忧愁与痛苦。你一人的消逝,就像一颗巨星的陨落,却让万千人为之煎熬,那悲痛如同星河破碎,撒落一地的哀伤。

今宵夜啊,也许你的魂魄会归来吧,回到这片你深爱的土地。千秋的往事,就像一片片云彩,在风中寄寓着无尽的思念与感慨。惆怅啊,你一生忠心耿耿、忠义无双,却总是被人抛弃,就像一朵娇艳的鲜花被丢弃在荒野。国运的兴衰,为何总是依赖那些山野之人,在这人间,从古至今,品德高尚的君子为何总是如此稀缺,如同夜空中那罕见的流星。思潮如同涨潮的海水,一浪涌起,难以平息,人们那为你而憔悴的心啊,就像风中的残烛,在历史的风雨中摇曳,却始终不灭对您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屈子沉江之恨。屈子沉江,那是一段千古传颂的悲壮历史,承载着无尽的遗恨,宛如一座巍峨高耸、沉重无比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后人的心间,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从未有丝毫减轻。每一年,当端午的粽叶飘香,那独特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是历史的召唤,引领着人们去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这粽叶的香气,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象征,更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纽带,将今人与古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此时,人们进行着泪祭,那滴滴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汇聚成河,流淌到汨罗江畔。仿佛这泪水有着自己的意志,它们要去追寻屈子的足迹,去诉说后人对他的敬仰与哀思。

临着汨罗水啊,那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浪涛拍打着岸边,发出残缺不全的声响,水波呜咽着,像是在一声声地哭诉,这冤屈到底何时才能被洗净呢?汨罗江,它见证了屈子的悲愤与决绝,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它的每一朵浪花,都似乎在诉说着那个遥远的故事;它的每一次潮涌,都像是在回应着后人的哀思。江水滔滔,流淌的不仅仅是水,更是岁月的记忆和屈子的精神。那江水的颜色,时而浑浊,仿佛蕴含着历史的沉重;时而清澈,又似在昭示着屈子的高洁品质从未被时光磨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那《天问》,犹如一只孤雁在凄凄地悲鸣,声音回荡在楚地的上空,充满了无尽的疑惑与悲怆。在那篇诗作中,屈子对天地万物、人间世事发出了一连串的叩问,他质疑着宇宙的奥秘、人生的意义、社会的不公。那些问题,如同利箭般射向天空,却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愤。他像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在迷茫中寻求着答案。《天问》的悲怆,不仅仅是屈子个人的情感宣泄,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它让后人感受到了屈子那颗炽热而又痛苦的心灵。

《离骚》呢,又似一位孤独的行者,在这寂寞的人世里,诉说着内心的忧愁与痛苦。它是屈子的心灵自传,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思考。诗中描绘了他的理想追求、政治抱负以及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与困境。他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抒发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奸佞小人的痛恨。那一句句诗句,如同一行行脚印,记录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辛跋涉;又如同一片片花瓣,散发着他内心深处的芬芳与苦涩。《离骚》的寂寞,源于屈子的孤独,他的理想在现实中碰壁,他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他只能在诗歌中寻找慰藉,向后人倾诉自己的心声。

你一人的消逝,就像一颗巨星的陨落,却让万千人为之煎熬,那悲痛如同星河破碎,撒落一地的哀伤。屈子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结束,更是一种精神的震撼。他的死,让人们意识到了正义与良知的力量,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他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突然坠落,给世界带来了一片黑暗。人们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为他的选择感到敬佩,也为他的离去感到无尽的惋惜。那悲痛的情感,在人们心中蔓延,如同星河破碎,光芒四散,每一片碎片都承载着人们对屈子的思念与敬仰。

今宵夜啊,也许你的魂魄会归来吧,回到这片你深爱的土地。在这寂静的夜晚,月色如水,洒在大地上,仿佛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银纱。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屈子的故事。人们在心中默默地期待着,期待着屈子的魂魄能够归来,与他们再次相见,哪怕只是在梦中。这片土地,是屈子生长的地方,是他挥洒热血、追求理想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的记忆;这里的每一片风景,都印刻着他的足迹。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同孩子对母亲的眷恋,深沉而又执着。

千秋的往事,就像一片片云彩,在风中寄寓着无尽的思念与感慨。那些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远去,但它们的影子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屈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政治生涯、文学成就、人格魅力,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他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一代又一代,从未间断。每一次讲述,都是对他的一次缅怀;每一次回忆,都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温。那些往事,如同云彩般变幻多姿,有时明亮,有时暗淡,它们记录着屈子的辉煌与落寞,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惆怅啊,你一生忠心耿耿、忠义无双,却总是被人抛弃,就像一朵娇艳的鲜花被丢弃在荒野。屈子的忠诚,是他一生的坚守。他对楚国,怀着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在朝堂上,直言进谏,不畏权贵,试图唤醒楚王的良知,推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然而,他的一片忠心,却得不到楚王的理解和信任,反而遭到了奸佞小人的陷害和排挤。他被流放,远离朝堂,却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他的遭遇,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惆怅和痛心,也让人们对人性的善恶、忠诚与背叛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