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分歧与合作

一是自由国非常重视西国市场,通过政策补贴,给了汇通商会很多福利的待遇,比如关税优惠等,可以让汇通商会大肆将西国的各种修仙产品卖到自由国。

因为没有其他商会能够比汇通商会更懂自由国,所以很多西国企业都选择放弃做自己的渠道,而和汇通商会合作,让汇通商会去卖,自己只负责供货,压力要小不少。

只有少数的几个巨头企业有巨量的本钱在其他国家铺设自己的渠道,比如叶家小铺,就是一个整合了叶家各种商品的连锁店,如今就已经铺设到了自由国大多数重要城市。

这里面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一是毕竟是别的国家,很难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在运送货物的途中出事了也没处告。

二则是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别人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态,你再来抢夺市场未必好使,开始的时候很多都需要靠价格战,但是价格战又会增加财政消耗。

本身在其他国家开门就需要花不少人力物力,再打价格战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消费者的心智如果没有变更过来,很可能面临极大的亏损。就比如在自由国售卖西国的各种法器,就需要先打出西国的法器就是比自由国本地法器质量好的旗号。

在通过多年时间的检验,才能够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起一个品牌,才能在自由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西国制造等于精品的形象。

不仅仅是产品力的问题,还有供应的渠道,别的本地供应商做了这么多年,都熟悉了,一个外来的连锁店想要开起来,即使卖的是同样来自西国的法器,为什么要到你的店来买,而不去我平时最熟悉的老店购买?

消费者的信任是很关键的东西,而信任这种东西也没有办法一天就建立起来,而汇通商会玩的就是这个,通过常年的稳定经营取得信任,再加上偏低的采购价格,才能够发展成这样。

其他的小商会很难在大宗交易的过程中取得供货价格的议价地位,因为本身体量小,买卖小,在运送的过程中,也没有大商会的规模效应,成本很难降下去,导致很难生存。

星火集团的各种产业就完全不同了,星火开拓集团下面的企业基本上还是属于产品型企业,技术型企业,赚钱基本靠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技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优势。

这就导致了星火集团内部的员工氛围和汇通商会完全不同,汇通商会主打一个层层分明,郭铭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存在,郭铭以下,看资历、人脉、修为。

而星火集团内部大家基本还是以意见为主,谁能够拿出说服大多数的技术路线,谁就能够获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