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黄河边上

现在范晔有本部两万步兵五千骑兵,各郡县一万步兵,乐陵的两千骑兵和三千五百步兵,加上水军万余,总计五万余,而鲜卑那边也差不多人数,只是北边全是战兵,南边有一万水军,军种组成还是不同,到底鹿死谁手呢?

从总体态势上看,刘宋一方已经完成了附近州郡的夏收工作,兵员储备较为宽松,北魏一方的机动兵力在前期的扫荡中折损过半,一万精锐骑兵只剩下四千多,兵无战心,而其他的部队仓促出动来救援,无论从粮草、军心等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下风,但是北魏的人数更多一些,但是作为以骑兵为主力的游牧民族而言,这是第一次骑兵人数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十分罕见,北魏的骑兵是鲜卑人为主,步兵则是汉军为主,如果不是为了救这些贵族老爷,谁也不会在这夏收的档口出战,包括北方的各个将领在内,就算是鲜卑族的那些将领也是抱怨不迭,觉得这一战毫无战略意义,纯粹是赶鸭子上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北魏方面此时又出了一个大问题,济南属于济州,归属济州刺史管辖,而信都太守南宫博宇仅仅是代理冀州刺史,难以指挥济南的人马,所以再次向朝廷请求指导。

北魏此时有两套班子,一套在山西大同,以太子拓跋晃为监国,另一套是巡幸洛阳的太武皇帝拓跋焘,也幸亏拓跋焘此时在洛阳,否则信息传到大同再反馈回来,战争早就结束了,谁做主将呢?拓跋焘正在犹豫中,忽然有新兴王拓跋俊来找他,本来这个拓跋俊凶横残暴,一直不被拓跋焘喜欢,被丢到了北方草原,但是最近朝政出现混乱,宰相崔浩被皇帝杀死,崔氏一门几乎被杀光,范阳卢氏也被族灭,为了镇压汉族世家大族可能出现的叛乱,拓跋焘亲自坐镇洛阳,拓跋俊也溜达了出来,听说南边打起来了,就主动找了过来。

“皇兄,我愿意出马打退南朝蛮子。”拓跋俊主动请缨。

看着这个一脸饥渴的兄弟,拓跋焘陷入沉思,这个家伙虽然一身毛病,但是打仗确实有一手,现在南边前线上人马并不缺少,但是正好缺乏一个统一指挥,叫他去也无妨,只是这个家伙的性子太暴戾了,一旦发火没办法控制,智谋上有所欠缺,需要一个人辅佐才行。这时候他把目光放到了身边一个中年宦官身上,这个宦官身材挺拔,相貌俊秀,除了没胡子之外可以说仪表堂堂,身上穿的也不是普通宦官的衣服,而是大官才可以穿的紫袍,正是他最喜欢的中常侍宗爱。

“这样吧,宗爱,你陪新兴王走一遭山东如何?”拓跋焘很信重宗爱,所以说话的态度更像是对一个朋友而不是奴才,也难怪,他们的年龄差不多,从小一起,所以建立了旁人无法理解的深厚友谊,这份亲密感,就算是亲儿子拓跋晃也做不到。

“回禀陛下,老奴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宗爱赶紧就跪下了。

“好啦好啦,不要动不动就跪下,也没人让你赴汤蹈火,就是陪着新兴王去前线指挥战斗而已。”拓跋焘温言抚慰,“要不,你不去了吧,前线打仗很辛苦,朕也离不开你的辅助。”

“陛下,”宗爱赶紧就跪下了,他刚才只是矫情,作为历史上最贪权的大太监,他怎么可能放弃这种揽权还赚钱的机会呢。“老奴愿往山东为陛下分忧,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嗯,好!传朕的旨意,命新兴王为济南王,统帅河北、山东、河南诸州人马前往迎敌,着中常侍宗爱为参军,行军副使辅佐新兴王。”拓跋焘命令道。

“臣等遵旨!”拓跋俊和宗爱跪下受命。

随后,拓跋焘又下旨,命令北平侯长孙?担任相州刺史,驻扎在魏郡(邺县)监视山东的战况,以便随时作出反应。

就这样,拓跋俊和宗爱星夜启程,带着一万骑兵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

本来说兵贵神速,但是没有办法,前线的汉军太多了些,没有足够的骑兵无法压制,只能从洛阳补充一些柔然骑兵冒充鲜卑人去前线,鲜卑人柔然人本来就是按政权不是按种族的,谁做老大就是什么族。

等到他们星夜兼程赶到前线,已经是农历九月份了,北魏这边由于战争准备,耽误了大量农事,刘宋这边虽然没有打仗,但是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就算这会儿退兵也是大赚不赔的,只是北魏不停的增兵,这边也不能后退,否则就变主动为被动了,幸好这些年南方发展迅速,粮食充足远远胜过北方,不会出现小规模战争影响食物供给的事情。

刘宋这边,范晔是主将,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恃才傲物瞎指挥,而是任命自己信任的子侄杨小瓜做参军,五万大军太多了,不能挤成一个疙瘩,所以最前方的是杨小瓜的五千步兵和两千骑兵,驻扎长乐,范晔带着主力五千骑兵和三万步兵驻扎在乐陵郡城,水军万人在济水上边游弋,支援杨小瓜的前军。

而北魏这边,新兴王拓跋俊亲临前线,带着一万五千骑兵和南宫博宇的两万步兵为前锋,中军则是宗爱和拓跋青山的两万步兵,长孙?率领剩下的人负责后勤供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则上讲,北魏的布置很不合理,就是打算三板斧砍死对方了事,如果双方陷入对峙状态,那么,消耗粮草巨大,后勤就会很吃力,只是拓跋俊是草原民族,根本没有后勤概念,没粮食可以去抢呀,至于说抢的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重要吗,反正抢到手都是自己的,民心算个啥东西,有兵就是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