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草堂话诗圣

草堂的园林景观也非常独特,有盆景园、兰园、梅园等,与古建筑相得益彰。这里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文学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在兰花文化馆张平安他们欣赏到了形态各异的兰花,有的娇艳欲滴,有的香气四溢。这些兰花不仅形态柔美高雅,而且品种多样,展现了成都人民对兰花的热爱和传承。

同时,长乐她们也被兰园长廊的书法作品深深吸引。这些书法作品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婉约秀美。每一幅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书法作品与周围的兰花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把倩影留在这里。

“小郎君,这些书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啊!”

“那当然,话说诗圣的祖先杜恕、杜预以来十一世到他的祖父杜审言,均承儒守官,以文章显于当时。有这样的血缘,杜子美7岁便能诗善赋,却屡屡不得志。好不容易赶上唐玄宗李隆基在太清宫、太庙和长安郊外举办祭祀大典,杜子美献了三篇赋,深得李隆基赏识,待制集贤院,等候分配工作。但他的命不好遇上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当主考,李林甫为了表功说天下英才已尽被玄宗录用,那次考试居然成了历史上少有的“零录取”,杜甫和高适、元结纷纷落榜。

第一个赏识杜甫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董其昌评价“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李邕存世作品很多,以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最为着名。尤其麓山寺碑被后人推崇备至,苏东坡深得其中奥秘,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李东阳、王世贞均有吟咏此碑的诗篇,何绍基更是把它当做日课,临了又临。

李北海很牛,这么一个牛人看上了比自己小34岁的杜甫的才华,“奇其材,先往见之”(《新唐书》),长乐你说杜甫该有多牛?”

“史书上记载杜甫隶行草兼工,元郑杓云“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不过可惜的是杜甫没有留下书法墨迹,目前存世的只有一件杜甫的书法碑刻作品,而且争议较大,很多人认为是伪作。即便是伪作,我想多少也会尊重一些杜甫书法的本来面目,但其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的地位可不能小觑。那一句“书贵瘦硬方通神”,足以让他成为中国书法理论史中不可忽视的人物。”

千诗碑是无数书法家们倾注心血,将杜甫的诗句化为墨宝的见证,一首首流动的诗令人陶醉。

每一块诗碑都犹如一幅生动的画,记录着杜甫的才情与深情。有的笔法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让人感受到杜甫对国家的忧虑与期盼;有的行云流水,仿佛在描绘着草堂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杜甫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驻足碑前,仿佛能听到耳边回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诗碑是对杜甫诗歌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草堂文化的最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