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7章 第二战场

半个月前,《泰晤士报》对北非盟军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其中有很多篇幅用来报道已经抵达北非的美国大兵。

美国的策略是先欧后亚,已经抵达北非的美军士兵,比东亚的美军士兵多很多,上个月已经达到25万人, 整个北非的盟军部队大概80万人左右,兵力远超只有23万人的德意联军。

隆美尔率领的北非联军,超过四分之三都是意大利军队。

两个月前,北非的战斗再次爆发。

北非盟军此时拥有的坦克数量是隆美尔的三倍,飞机数量是2.5倍,重炮数量是大约五倍, 在最重要的油料储备上,北非盟军是德意联军的大约二十倍左右。

隆美尔攒了半年多的油料, 只能供应德意联军消耗大约半个月。

兵力对比如此悬殊,战斗节奏却缓慢无比,印度第17师从玛鲁特奔赴托卜鲁克支援,短短300公里走了一个月,直到托卜鲁克英军投降,也没等到印度部队的增援。

北非战役第三阶段,德军围攻托卜鲁克长达9个月,托卜鲁克英军都没有投降。

这一次驻扎在托卜鲁克的英军兵力更多,后勤也更加充沛,海上还有盟军舰队支援,托卜鲁克却意外陷落,这直接导致英国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里奇辞职,接替里奇的是在法国战役期间声名鹊起的蒙哥马利。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第八集团军和隆美尔激战的同时,驻扎在法属北非境内的近50万盟军士兵无所事事, 终日泡澡打鱼晒太阳,丑闻迭出。 异界列车

西班牙投降之后,南部非洲第三集团军大部转移到西班牙境内驻扎, 驻扎在法属北非的盟军部队,是以自由法国和美军部队为主。

自由法国的军队在法属北非还多少收敛一些,毕竟是法国人自己的国土。

美国大兵就彻底放开,军营被帐篷环绕的奇观再次上演,一名美国大兵得意洋洋的向《泰晤士报》记者宣城:用一块巧克力就可以换一个法国女人。。

关于美国大兵的新闻见报后,马上激起全世界的愤慨,尤其那名美国大兵还是非洲人,这更让欧洲人无法接受。

前文多次说过,欧洲人对于美国人的歧视由来已久。

对于非洲人的歧视更根深蒂固,整个欧洲除了法国,没有其他国家愿意接纳非洲人。

所以当一名美籍非洲裔士兵在报纸上大放厥词的时候,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南部非洲的慈善机构反应最快,那名美国大兵的话见报后,多家南部非洲慈善机构拨付专款,用于改善北非难民的生活环境,重点是女性和儿童。

离开罗克的办公室,阿尔文命令布拉德办公室,秘密收集有关美国的各种黑料,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公之于众,进一步加深欧洲对于美国的反感。

这根本不用收集,美国人的黑料多的是,关键看新闻媒体是否愿意报道,美国大兵抵达北非还不到半年,各种负面新闻集合到一起够出一本书了,巧克力换女人这种都是比较文明的,更严重的犯罪行为《泰晤士报》都不敢报道,怕影响到盟军的士气。

1月25号,第一批美军抵达北非,三天后就有七名美军士兵偷偷溜出营地,潜入附近难民营,猥亵多达12名女性,最小的女孩才八岁。

3月9号,美军接手一处德意联军战俘营地,不久后爆出虐俘丑闻,有战俘甚至遭到美军士兵强暴。

需要说明的是,被强暴的战俘,以及施暴的美军都是男性。

四月份盟军和德意联军爆发零星交火,一支美军部队在作战之后,《泰晤士报》记者爆出美军士兵有杀良冒功行为,甚至有美军士兵在作战期间抢劫当地居民的财产。

凡此种种,让《泰晤士报》的编辑都忍不住感叹,部分美军部队的纪律,连土匪都不如。

和纪律同样糟糕的,是美军的战斗力。

别看美国人拍的电影里,美国大兵各种骁勇善战,一个能打一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