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德皇帝与朱元璋议政

朱元璋本以为自己能当个闲散王爷,对于政治相关之事从未过问,所以确实不知道,于是说:“微臣本想过闲云野鹤的日子,所以有关朝廷的事情确实不知。”

刘穹便对朱元璋讲解了如今汉朝的选拔制度。

本来,汉朝官员的选拔用的是察举制。自刘备此复兴汉室起,各地大大小小的军事势力在后续的几十年间被“推恩令”所瓦解。然而长期的察举制,也造成了基层豪族势力兴起,甚至有很多原来的军阀也摇身一变成了名门望族。这些势力几乎垄断了朝堂。然而随着“百家争鸣”的兴起,汉朝百姓的学识超越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朝代,这也意味着百姓们对于官员的好坏都有着清醒的认知。这也就让很多不学无术的名门望族在担任官职之后,无法管理当地的百姓。

这样的事情偶尔出现便罢,可谁知伴随着名门望族的兴起,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最终甚至发展到天下有三分之一的州无法正常缴税。

当时的朝堂有很多官员提议,要废除百家,关闭各地的”言论馆“。可是当时的丞相王镇恶认为,如果关闭”言论馆“,是”愚民之策“,会让时代倒退。于是他献策,让百家也参与官员的推选。由于百家本来在民间就有不小的势力,这让相关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受到很多的阻碍。而且,百家为了能够更快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为朝廷举荐的都是各家当中最优秀的人才。

一时间,大汉的军事、商业、农业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由于百家推举出来的官员实力要远高于普通名门望族推选出来的官员,于是各大家族都竭尽全力的让自己的族人加入百家。

时间一久,百家所推举出来的人才的质量也有了显着的下降。

针对人才质量下降的情况,太学博士祖冲之提出:要求百家对各家推举的人才进行考试选拔。选拔的题目,由百家制定,选拔的过程由朝廷掌控。为了防止出现舞弊行为,所有出题之人还要事先到太学报道,且禁足,直到考试结束才放出。

这项政策让汉朝官员的能力得到了充足的保证,也让各大世家豪门的势力逐渐远离了朝堂。

“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我们将它命名为‘百举制’。千岁,你觉得你能找出更好的官员选拔方式吗?”刘穹问道。

这样的官员选拔机制,听得朱元璋几乎重塑了自己的三观。他甚至开始自我怀疑,他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皇帝是不是白当了。可是思考了一会之后,朱元璋发问道:“既然官员是由考试选拔出来的,为什么不能由朝廷统一考试呢?如今的官员选拔中,儒生不能参加墨家的考试,墨者不能参加农家考试。如此一来,岂不是会有很多人才白白流失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