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当年你父亲在潼川路任转运官的时候,老道我还曾与他见过几面,也喝过好几次酒呢。”

郦琼作为一名学生出身的武将,自然知道应该把文生放在什么位置上比较好。

碰巧刘瞻和辛赞已经开始计划起了亳州教学的事情,让虞允文来搭把手,一不坠了他的身份,二来,这几乎算得上是半个闲差了,不至于马上就让他掺手到军中的事情里面来。

郦琼这么做很对,甚至与虞允文想的没有什么差别,知贼者莫若贼,若是他这么快便重用一个叛逃而来的人,那虞允文反而要担心了。

如今刘瞻,那个适才替他挡了一刀的老道士,与辛赞一起,三人一同从府衙里出来,正要去看看学堂里头的情况。

只是没想到,这位樱宁居士竟然与自个儿的父亲有交情,他和自己亲爹父子之情极深,却从未听他提起过这桩事情。

此时便连忙拱手道:“原来是长辈故交,晚生见礼不及,还望先生恕罪。”

“恕罪,恕罪,”

刘瞻摆了摆手,“当时主要是张浚在西边带着吴家兄弟两个打得厉害,本来想去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只可惜……”

富平之战几乎打光了宋国在西边的部队,若不是后来吴玠治蜀治得不错,加上巴蜀那片地自个儿的底蕴也深,人多钱多粮多,不然的话,早怕就已经沦陷了去。

“像是张浚那样的庸才,南渡以来的富平战败和淮西军变,哪个与他脱得了干系?还劾李纲,杀曲端,疑岳飞,荐秦桧,虽名为能臣,但实无可纪之功。”

老头儿像是与那曾经的张相爷有些不好的过往,哪怕富平战事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此时提起来,仍旧是一脸愤愤然的模样。

虞允文本来就是从四川来的,心里头对张浚自然也是有所成见,此时听这位讲起,加上适才的事情,心里头已经对他有了好感。

虽然没有附和,不过也是不住地点头,已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一旁的辛赞听了,笑道:“这人老是计较那些个往事,也不怕后生笑话。”

刘瞻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笑话什么笑话?老道说的本就是实情!”

说着,又对虞允文道:

“你先祖伯施公本来也是这两淮一片的人,不过自他的七世孙虞殷公任仁寿郡守之后,你家这一支便在蜀中待了下来,说起来,你与这宿州虞家,确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