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不如关东洛阳也!”
谢龙闻言笑道:“伯诚公此言差矣,洛阳乃帝都自不相同,至于姑臧也可谓天下富邑也!”
谢龙一边看着姑臧城内的羌族与汉族交易和城内一片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一边思索着阎忠所说的“关东”!
自西汉汉高祖时期开始的陵邑制度,陵邑制度传承自秦朝,陵邑是汉朝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是西汉前期帝王陵的一大特色。
西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在汉长安城附近皇帝陵墓处设陵城,而所谓的“陵城”,其实是消费性城市。
陵邑制度是西汉遏制世家的重要手段,每一位皇帝的陵墓周围都会设置陵城,征召天下世家大族和富商居住在此,一是可以防范匈奴入侵,二是强干弱枝。
在这些陵墓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均设邑建县,比较出名故名“五陵邑”,所谓的五陵少年就成为有钱有势的子弟的代称,关中以西包括关中才快速发展起来。
这样抽调全国富商和大族,所以整个西汉时期就没有世家这一说,而且也没有关东关西这个说法,可是自西汉灭亡,东汉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后情况就变了,首先陵邑制度的实行就十分麻烦和不适用了。
当然主要还是世家形成后自然不可能再接受陵邑制度的实行了,给光武帝刘秀极大的阻力,刘秀还是太过心软了,导致东汉世家尾大不掉。
东汉定都洛阳之后,八关一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御敌于国门之外自然贪图享受起来,凉州和长安关中一地自然也不可能再留守大量兵马了,所以百年羌乱和西域叛乱规模才能如此浩大,要是西汉你在凉州敢闹这么大?你试试就逝世!
再加上关东世家掌握朝政不让凉州和关中世家出身的人入中央为官,还十分打压和排挤,如此一来凉州关中一地的人自然也渐渐和东汉朝廷离心离德,自此就开始慢慢分关东、关西之别了。
而且东汉还提议过放弃凉州,要不是凉州三明和无数忠臣志士加上朝廷里面小部分分得清轻重的大臣极力劝说不可放弃凉州恐怕凉州早没了,所以凉州人对东汉朝廷可真没什么感情。
此后关西的心态就是既然你不管我,那我自己玩说白了百年羌乱其中大半都是凉州豪族世家鼓动叛乱的,既然你不让我入中央当官,你们也别想好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国时期凉州都对曹魏十分不满,毕竟曹魏也是借助关东世家立国,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得凉州数郡响应呢!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是诸葛亮几年渗透的结果。
恐怕阎忠之所以会去劝说皇甫嵩割据称王,也有其对东汉朝廷十分不满的原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