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存在于真实历史的游侠,还是在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抑或是仙侠世界里的“蜀山剑侠”,“侠”们的标配武器都是剑。
剑是身份的象征,这已经单单不是一把铁片,注入了身份的标志了。
见到手持尚方宝剑之人都要跪拜,这是皇权的象征。
贵族使用佩剑,彰显自己的地位。
在武侠小说中,江湖之人会为了争一把宝剑而掀起风波,倚天剑就是最好的代表。
在朝为官,玉笏是官员们的象征,而身在江湖,剑就是武学之人的标志。
可在现实中,剑在战争中的实用价值已经无限趋近于零了。
要说作为武器在战场上大加厮杀,那还要追溯到讲文明,摆道理的春秋时代早期,战争的指挥者都是宋襄公“蠢猪式仁义道德”的翩翩君子,大家由于掰不开面子,往往比划比划就完事了的。
不这样不行啊,当时的人用的青铜武器既没办法做长,也特别脆,至多长戈,短剑之类。
你真要“武将单挑”,像英雄里李连杰和甄子丹长枪短剑大战,不出三招,兵刃非要折断不可。
唔,怪不得他俩要在“意念”中进行决斗呢。
随着后来铁兵器的出现,比如燕国能打造出锋利的铁剑,剑的实用性才算逐渐上升。
而以秦国为代表的青铜重剑,则选择将青铜这种工艺发挥到极致,秦的剑能铸很长,比其他国家都长,还不容易折断,加上秦人的凶悍民风,一时间青铜重剑狂舞,六国头颅纷飞!
可也就辉煌了那么一段时期,到汉朝,铁制兵器已经成熟,面对游牧民族,环首刀逐渐蔚然成风。
为何出现刀呢?很简单,上战场“砍人先砍马”,单手就可以操作,可比你想法设法戳敌人一个窟窿眼简单点,容错率也要高点。
到唐朝,刀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极致,“唐横刀”、“唐陌刀”,千载之下依然带着神秘与辉煌的色彩。
步战对骑兵,陌刀连人带马直接对半劈开;
面对破甲的需求,横刀有硬度且又韧性,刃口窄,再合适不过。其采用的最先进的包钢工艺,后此工艺被日本引进,得以发展出“武士刀”。
总之,在大唐,用剑的就是无事生非,想入非非的游侠;
真要去当兵打仗,建功立业了,先搞一把刀吧!
势大力沉,劈砍犀利,最是击破首选!
刀可以直接与对手的防具,武器硬碰硬,以力破巧,基本是打不伤你也能击退你。
除了贵,基本没有缺点。
无论是包钢工艺的横刀,还是劈人斩马的陌刀,造价实在是高得可怕,所以唐代以后基本不再出现在战场上。
欧阳修得到一柄日本产的倭刀后,无限感叹地写《日本刀歌》说: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不仅日本保存了中国失佚的《尚书》百篇,就是这精湛的制刀技术,何尝不是被华夏废弃,而在日本兴盛,后来甚至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呢?
至于小陈遍观众人的锋利长剑,全不取用,只因为他知道——刀比剑厉害。
大唐锻造刀的工艺也明显比制作剑用心,别看各位游侠的专属佩剑个个华丽非凡,镶金戴玉,可是知道他们用来打的都是“春秋”时期那种“文明礼貌”的战斗,铁片就是铁片,再怎么搞也锻造不出什么神兵利刃来。
但是如果你去打造的是刀具——
首先反应是这少侠是不是浪子回头,准备去边疆建功立业、杀敌卫国了,那自然不能随便应对,万一真上了战场,武器不合格,可能是要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