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求神赐予我唐诗三百首!

“祝贺崔前辈写就这篇高远排空,怆浑绝世的奇章!后人过黄鹤楼,见前辈神作,当望而停笔了!”陈成参与了全篇创作、修改过程,心情也很振奋。

崔颢被他的一通彩虹屁夸奖得中心大悦,连思乡之情都冲淡了不少。感慨说一老一少在此谈诗论文,极为投机,也是难得的缘分,传之后世,亦是佳话——

老夫已有诗,陈郎何不作文以记之?

前辈有令,陈成也不推辞,要来纸笔,四六骈文,黄鹤楼记,片刻而成: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崔公喟然,乃作《黄鹤》之诗。晚生得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开元二十九年,颍川陈苌手书。

以后,崔颢的《黄鹤楼》诗同陈成的《黄鹤楼》文,一同入选在后世中学生的课本上。

从黄鹤楼上下来,陈成对正喜滋滋数钱的江森道:“今天,我参与了一件青史留名的事!”(文章改编自阎伯理,记述的是唐代宗永泰元年的黄鹤楼,时间相差不远。)

……

船再前行,抵达襄阳。

陈成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张氏海园,与好生戏耍了他的张愿张郎中掰扯掰扯。

不过张愿休假期满,已经回长安去了。陈成还没怪张家人,张家人反而责怪他:陈郎君此前不是说,不出十天半月就了结此事么?

你这一去,比得上太宗朝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了!

可让张公好等!

陈成:“……”

恶人先告状,挺有一手!

“不过呢,张公说了体恤陈郎劳苦,特意亲酿了新的竹叶酒,五坛给陈郎洗尘,五坛劳烦带往孟夫子的坟上!”

陈成:“……”竟然还要支派我做事!

唉!

……

回到涧南园,同孟仪甫交待了这一路的遭遇。

两人携带了张愿的酒前往夫子坟前祭拜。

无论经历过多少波折,作为学生,没有丢老师的脸。

所幸不辱命,今告以成功!

一想到老师留给自己的,是那么珍贵的一笔财富,陈成心中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沿着昔日的路径,登上了岘山,俯瞰岘山下的风光。

要问夫子诗文中,陈成最喜欢、崇敬的,是哪一首,那他肯定要说是这首《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原本也是陈成构想中的“天下第一诗道会”,群星云集岘山之时,用来定场的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普通平凡的十个字,却是无比厚重的沧海桑田感慨。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个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

天下,总是在发展变化着。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孟夫子那一代的诗人,或早或晚,都终将告别历史舞台。

期待的就是陈成这些弟子们,能否承接上他们的衣钵。

不知为何,再次吟诵起这几个字,陈成的眼眶中充满了泪水。

一切就好像还在昨日一般。

我今,复登临。

……

春末,陈成回到自己在房陵的小家。

离开房陵之前,明明跟小郡主说过了,这几个月就不要往房陵放鸽子了——

可回来一看,每个月该有的,一封都没有少。

毕竟,即便出了门——可你陈总编回来了,也还是要工作的。

居家办公,信息不通畅可不行。

之前落下的信息,各位才子的行程,这段时间涌现的作品,你都得掌握。

看着熟悉的案头工作,陈成长叹一声:

比起和一众才子当面作战,他还是更喜欢这种窝在背后,当一个键盘侠,对别人品头论足,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