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反映说,刘昌言是闽人,口音很重,直接向天子汇报的话,怕天子听不懂。赵匡义大笑,说:“我自会得!”
开玩笑!老子会听不懂人话?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将刘昌言提拔成为了枢密院副使。
但是,赵二显然是低估了福建口音的厉害,没过多久就发现,刘昌吉的闽南口音实在太重了,超乎自己的理解能力,赵二十分无奈,只能说:“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压根一个字都……没听懂。
操……
由此可见,在古代,推广普通话(洛阳正音)也是一件大有必要的事情。
张九龄也是岭南人,如果他也不改掉他那口“我母鸡呀”的腔调,天子能选他当宰相?
……
来到桂林,天朗气清,心情舒畅。
而且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哪怕此刻正是盛夏——
山多水多,怎么会热呢?
更兼之身边没带任何一个人,哪怕江森也没带。
没有人再用“陈苌”的身份来约束他,陈成仿佛寻回了真正的自己,真实的姓名,真实的本性,选择在八月进行一场无忧无虑的“自由行”。
不带江森来的原因,主要是这小子的奇异貌相,到了桂林这里,就更要让当地人稀奇了,还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陈成直白地跟江森说过:咱俩,必须回到长安洛阳,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尤其是你——
出了两京,光一路上看你稀奇的人,烦也要烦死你了。
以前江森还挺认可,但是自从跟陈成去了一趟吴越,江森反而发现,自己的肤色和貌相,可能还是一种优势。
那些见过世面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外国行商,万里迢迢来大唐,贩卖的肯定都是好东西。
要不然还不够交通成本啊!
就这样,他对于成为“出口转内销”的大贸易家,越发感兴趣。
只是夏天的话他肯定不会出门的,江夏,襄阳,都是大火炉——还是呆在四面环山的房陵最凉爽。
一个黑人,竟然怕热,陈成也是无力吐槽……
桂州诗榜办事处,恐怕是除了两京以外,最大的诗榜办事处,兵多将广,人手充足,要不然也不会用一套胡编的“段位体系”把岭南的骚年们撩骚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桂州诗榜办事处的这十多位各司其职的办事员,倒没有人认识陈成的真实身份。
今天给陈成的“诗之力九段”评价,陈成也敢打包票绝对没有靠人情关系作弊。
去年跟王维老师一道来桂州的第一批办事员,不少是认识陈成的,有的甚至就是诗榜初创时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最不济的,也在襄阳见过他一面。
可是要知道,在大唐,桂林这一代不但不是风景名胜,反而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瘴疠之地”,有去无回的。中唐时柳宗元被贬桂林南边一点的柳州,自认不啻去了天边;韩愈被贬去潮州时,也对侄孙韩湘子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将这些个大好年华的有为青年们长期放在桂林,不啻于一种“流放”。
所以派他们来时候就说好了,你们只负责启创工作,我们会逐步吸收当地人才,实现团队本土化的。
只需一年半载,一旦上了正轨,你们就可以回长安洛阳,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毕竟,今年又有一批色艺双绝的宫女要出宫,郡主娘子都替你们物色好了……
可出乎陈成和小郡主意料的是,桂林的诗榜办事处格外成功,几乎用了半年功夫就吸纳了好几位当地人杰,不到一年就已经“基本操作无失误”了。
提前圆满完成了组织上的任务,我们可以回长安述职了吧?
不!对于冷酷的陈总编来说,来都来了,怎能不发挥各位的最大效用呢?
不解释,收拾收拾行礼,支援广州诗榜办事处,把“段位体系”也传播给他们吧!
毕竟相较于桂林,广州才是真正大有可为的地方,花上一千年在这里也不为过……
就这样,桂林诗榜办事处只留了一位李主编压阵,其余全部是本地人,都是通过这套体系选拔上来的“诗师”甚至“大诗师”。
李主编过去也是陈成的小弟,今天恰好不在,估计游山玩水去了。
虽然不和熟人碰面陈成挺乐意,可还是要吐槽一下:我们给你发工资,你就是这么当甩手掌柜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