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成自己也不是很有底。
这首诗的创作思路,其实受到了上一组诗中榕树主人写的“不见芦中人”和梅英卫“携旧入芦花”的影响。
那就是不去正面描写,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
上来先用一副互文的对联勾画凄风冷雨的景象,然后交代造成这样景象的原因是“龙潭中的龙王离去了”,至于离去的原因,龙王前往的地点,一概不提。
只告诉大家:
这里还有一所冷落、废弃的龙宫。
会引发人的无尽联想。
这四句诗,也各自都有仿效的蓝本。
“雨湿秋常暝,天寒日易昏”可以说是模仿了王维老师《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连“秋暝”都是从这诗中来的。
也有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一点影子。
总体上是为了渲染这种氛围。
“龙潭龙已去”更是显而易见,可以说来自沈佺期“龙池篇”的“龙池跃龙龙已飞”,也可以说来自他“参与创作”的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抑或是李白“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之,是以龙、凤、黄鹤归去后的寂寥景象,让人想象当初繁华时的盛景。
这三句都完成得不错,唯独这最后一句,怎么写怎么觉得苍白乏力,使不上劲。
小主,
设想中也挺好,是要模仿李白《越中览古》的末句: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兴衰之感,力穿纸背。
而且这个技巧显然很好用,在李白的另一首名篇《苏台览古》中,几乎是用相同的手法,又创作了一联名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看诗仙同志这“一招鲜”用得炉火纯青,可陈成自己上手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李白去的越国故地、姑苏遗址,都是实实在在有过历史痕迹的地方。
而现在来的这什么“龙王殿”,不过是丁干随口一说的东西,并没有根据。
别人知道那是假的,陈成自己也知道是假的,硬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万一当时丁干不说这是“龙宫”,而说是“蛇窟”,你这诗还立得起来吗?(如果真是在这里拍完《西游记》之后陈成这样写,还算能增加一些意趣。)
而且就算这些都说得过去,陈成的“惟有冷宫存”,对比李白的“惟有西江月”“惟有鹧鸪飞”,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偏偏一时又想不到好的词去替换,有更好意思的词,却又不押韵,真是气煞我也!
好在榕树主人并不是李白,也要看看他的诗到底是什么成色,才知道自己呕心沥血的力作,到底有没有徒劳白费……
陈成忐忑之际,看到丁干阅读自己的诗作后,颇有咋舌样子。
有些奇怪,难道我和榕树主人又一次“心有灵犀”,写了相同的体裁吗?
去看对方的诗,陈成忍不住也是一阵错愕:
对方不仅再一次和他“心有灵犀”地写了五言绝句!
更绝的是!
对方似乎和他竟然使用了相同的一个创意!
那就是:
离开老龙王的日子!
诗曰:
山涵水殿在,蜿蜒石柱围。
忽闻空远响,如有老龙归!
单看他的第一联,稀松平常,甚至可以说,只有始安七少的水平。
不像陈成,又参考王维老师,又剽窃五绝长城刘长卿的。
可是下面一句,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遥远的响声,一时间游客纷纷勃然色变——
以为是老龙王回来了!
这一个“错觉”,一下子就借由游客的反应,凸显出龙王殿里的壮观景象!
这里面的确很像真的龙宫!
可以说,陈成和榕树主人,明知道这里不是龙宫,却硬说是!
都在装傻!
最后,就要比,谁装傻装得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