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着有岗哨?
甚至我看了人家的房子,多砖石,连夯土用的都是“筑城”的工艺,掺糯米汁那是绝对少不了的!
民用建筑哪用得着这么盖?
和和泥巴加点稻草,就完事了!
这里分明是按照军事要塞的规模构建的!
陈成参观那些隋末时的故城遗迹,对这些很熟悉!
村子里有些工事拆除了,但也仍有痕迹,想要恢复起来也不难。
村中还有人养马,正常的村子,不与外界通商的话,养牛养猪多好,养马干嘛?
结合这村子一水的隋时建筑风格,建成都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稍加推断,不难得出结论了:
这是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一群饶有家资的人,看中了本地“松云昼掩关”、“尘不到门前”的地理优势,阖家聚族迁来此处,建起大屋,修起高楼,将众人容纳在大堡垒中,于乱世安然无恙,独善其身。
类似的就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宗主督护制”或宋元之后的“福建客家土楼”。
十六国大动乱时期,留在北方地区的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或壁帅,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依附其下的乡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这些豪强便被称做“宗主”。
即便北魏后来统一北方,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干脆承认宗主的地位,形成了“宗主督护制”。
因为与外界隔绝时间太久,不知道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的形势,仍用“天下大乱”的眼光看待外界。
小主,
这就好像在北朝的宗主庇护下的人们,还当外面是异族凌压的局面,一来外人,能不满脸戒备么?
“甚至啊,我还有个大胆的猜想。”陈成兴致勃勃道:“这里的人,祖上便是北朝的遗民,后来成了前隋的军人,驻扎桂州。但是隋末,岭西为萧铣所据,他们既回不了北方,又无法与之抗衡,灵机一动,想起祖辈的‘技能’,便在此依山筑村,自成一体!从而完美地度过了隋末乱世!”
“妙啊!”邓铎抚掌赞道,对于陈成脑洞大开的想法颇感新奇,他来本村客居,来了总感觉很不自在,真像陈成说的,虽然荒诞,却也有些道理。
如果这村的人真的是隋朝遗民,他们自认为“大唐”窃取江山,尤其是李渊作为隋炀帝表哥,不但不帮亲戚,还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正是窃国大盗也!
这样,“不食周粟”的本地人一看到很多“唐民”来到这里,自然就起了厌恶之心,一切都说得通了!
见自己的大胆构想受到了邓铎的呼应,陈成也格外得意,拱拱手,一副谦虚的模样。
“荒唐!荒芜!荒谬!”泰伦大叫:“我真不知你这人的心窍是如何长的!如此荒诞不经的话也能从你的口中说出!” 时空书库
我很建议你去“非正常人类研究所”去检查一下脑子!
陈成的思想天马行空惯了,过去也一直被人“赞许有加”(你确定?)可这泰伦总是给自己挑毛病,陈成愈发不爽了:“我也就说说我的想法而已,你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就省略,我乐意怎么想,你管得着么?”
要不怎么你写不出好的诗来呢,真正的诗人就是要有一颗敢胡思乱想的大脑!
“或者回头你也可以找两个老乡问问,我的猜想究竟有没有道理。”陈成一脸不怕验证的样子。
“好,且不提你这‘避烽烟’之说!”泰伦指着尾联的前一句“买邻过千万”道:“你这又有何根据?说的甚意思?”
陈成撇撇嘴:“千金买邻啊,这你也不懂?”
“千金买邻我如何不懂?”泰伦冷笑:“我只是想问,这又与本村有何关联?”
话说在梁武帝萧衍麾下(作为本书最重要的两位工具人,梁武帝同志貌似很久没有登场了),有位名曰吕僧珍的得力干将,乃是南梁开国功臣。
一开始便依附还是雍州刺史的萧衍,助其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屡破东昏侯部下大将李居士、王珍国等。南梁建立后,升任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平固县侯。去世后获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但貌似他的功绩还没有他这桩轶事有名——
这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远近闻名。
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吕僧珍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不用再扩大我的居住面积了。”
后来有位仁兄在吕僧珍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屋,吕僧珍便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