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取名好麻烦的再次打赏!)
河东除了小陈岳父家的“柳氏”,河东裴氏也是名门大族,甚至有望竞争中国两千年盛名最久的一个望世家族,光是在唐朝就出了宰相17人。
而从此时往后面数50年,这些宰相中最出名的裴休也会登上历史舞台,他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子。称得上是晚唐名相了。
这里暂且不提他与陈家、柳氏的渊源,《指月录》曾经记载说,裴休也是一个很虔诚的居士,甚至曾经把他的儿子送到庙里面出家。
含悲送子入空门,本来是是感伤的事情,他选择给儿子送了一本《圆觉经》。
为何不不送别的经书,而是这一本呢?
因为……
后世流传的《圆觉经》序言就是这位老哥写的,所以他给儿子的意思就是:你瞧你老爸多么牛掰……
这当然是开玩笑,实际上,正是因为他对此经深有领悟,才给《圆觉经》写了《略疏序》。
裴休是真正懂佛法的大居士,不但官位高,还有大学问,对于佛法研究得非常透彻。
裴休自己说: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
每天依着圆觉经穿衣吃饭,依着圆觉上床睡觉,结果跟圆觉不相干,所以叫做凡夫。
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
学了大乘佛法,晓得自己有圆觉妙性,想证得圆觉而没有证到最究极圆满的地位,叫做菩萨。
看到了吧?
虞纯不过是一个小case,满口的专业术语,三请、十缘、虚延……
裴休是大学者,理论家,却在这里绝口不提说声闻、缘觉,因为声闻、缘觉修的什么四谛、十二因缘之觉,即便你天天修行用功,所证得的只是“圆觉”的一部份,而没有全部获得,便说是“菩萨”,相当于西游记上沙和尚、小白龙那类。
最后他说:
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也!
前面是证而未极,等证到极点,圆满证得圆觉,能持而不失,安住在圆觉本位上,就叫做“如来”了!
具足圆觉就是,本有的不动、不灭、不失,不杂无碍,本有的妙觉明性,具足就是已经具足了,得到了悟到了证到了住到了,住到里边!
已经把它转为己有,而且可以随时起用,就说明你已经获得“佛性”了!
到《西游记》里就是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俩,所以他俩都成“佛”的。
有人不服气,孙悟空就知道打打杀杀,手下血债不知凡几;遇到哪怕有背景有后台的妖怪,又欺软怕硬,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西游记》里的唐僧,相较于历史上玄奘法师本尊,那可要不堪多了,是非不分,婆婆妈妈,成天哭哭啼啼,他也能成佛?
可他俩还真就成了。
只因为他们都已经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遵从自己的本心。
(师徒五人已经讲了四个人了,那二师兄呢?呃,其实二师兄一直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本色,恐怕就是实打实的“凡夫”,跟普通人没啥两样……)
禅宗有两句话: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佛在哪里?每天夜里,你抱着佛睡觉,每天早晨,你和佛一同起来,你问佛在哪里吗?佛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心里,在你的衣食住行之中。
可你依然执迷不悟,去各种虚无缥缈的方向寻求“圆觉”,那么十方诸佛对你也没办法。
“虞施主,你现在可明白了?”陈成一声清喝,自己就带入到裴休大居士或者玄奘大法师的身份中去了,险些要双手合十,摆出“活佛仁波切”的姿势,要度化虞纯这个执迷不悟的家伙了。
虞纯听傻了!
事实上不仅他听傻了,五律派这些自诩诗、佛双修的“有宿慧的诗士”们都听傻了!
始安六少听傻了!
天仙姐姐也听傻了!——但是她觉得,虽然陈成谈起佛学也是绕来绕去,可起码都说的是人话,而且深入浅出,细细品味,不啻于一场心灵的净化。(陈成:“……”姐姐,你想多了吧……)
虞纯觉得自己应该反驳陈成的“谬论”,可是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到以什么为着力点!
而且越想越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哦!
我是不是过于“着相”了,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次涅盘重生的机会呢?
他一开始学此经,也不是说取得了多么大的情感认同,只不过听人说,这部经虽然短,但是已经融合了佛祖三藏十二部的全部佛法!
既然这样,那我学这一部《圆觉经》就好,干嘛还要学三藏十二部那么多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