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勇敢不勇敢,不是靠他面对弱小的反应来判断的。
就好像阿Q,被“假洋鬼子”打了几棍子后,刚好遇见小尼姑从对面走来,阿Q便认为自己挨打是因为撞上了这个令人晦气的小尼姑,便走上前去,“呸”地吐了一口唾沫,伸手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说:“和尚等着你……”当小尼姑反抗时,他更加兴高采烈地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其软怕硬,真是活灵活现。
有本事,你去摸赵老太爷的头皮呀?
别说赵老太爷了,吴妈呵斥一声,阿Q也要怂包了。
他也只能对小D、小尼姑这些人逞逞威风。
可少年人不!
我既然都不肯低头捕猎猪羊,又“岂能投畀向虎豺”?
“投畀豺虎”出自《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后来也成了成语,意思是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
在这里很显然是用的原意,那就是不能把自己当成食物,投喂给猛虎!
今虎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之奈何?
陈靖国答:削它!射它!玩它!
我是顶天立地的少年儿郎,你要吃,吃那些俯颈就戮的猪羊去!
想吃我?门都没有!
你“虎”是“毛虫”之长,我们人也是“倮虫”之长!
本是同根生——啊不,引用错了,同样是百虫之长,大家平起平坐,凭什么是你吃我,而不是我吃你?
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敌的百兽之王,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利箭。即使是倒在对手的虎爪之下,也虽败犹荣!
这就是我们山塘村人的亮箭精神!
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箭精神,是我们山塘村、我们交趾陈氏的灵魂!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陈朝,终将复国!(陈成:“……”敢情陈靖国还看过《亮剑》、精神导师是李云龙是吧……)
听着钟矩对射虎英雄的热情歌颂,众人都很受热血感召,纷纷鼓掌起来!
看了你这首诗,我们都想立马认识这位“未肯低头逐羊豕,岂能投畀向虎豺”的英雄了!(陈靖国:“不要来啊!闲杂人等敢来山塘村,看我不射死你们!)
可是,仔细回想一下,钟矩的这首诗里写的“陈靖国”的形象,与戴誉、邓铎讲述中的那个“陈靖国”的形象,差距很大。
现实当中,一个13岁的少年,纵使比常人勇敢一点,怎么可能有钟矩说的这种气度!
都能跟一首塑造二战转折点“平安格勒战役”的李云龙相媲美了!
而且考虑到邓铎戴誉也是听陈靖国的族弟陈靖康说的,陈靖康肯定也会对二哥有所褒奖,隐去了他当时一些不那么“英雄”的行为,比如说“尿裤子”啊之类,那么钟矩的诗,与现实的陈靖国,差别就更大了!
“哎,这又何妨!”钟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真人是真人,诗是诗嘛。”
诗歌艺术,就是要提炼生活中的片段,然后将它升华嘛!
就好像陈成就不相信,现实中真有抗日神剧里面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英雄,但不妨碍无知的爷爷奶奶们爱看嘛!
武松打虎也慌得一比,但后人看来,武松就好像是老虎的克星似的,实际上,武松能虎口逃生,也有运气成分,加上酒精的麻痹。但凡清醒一点,早吓尿了。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钟矩的七绝令人拍案叫绝已成既定事实。众才子们纷纷感叹,这几个少年当真是人人会写,个个能诗,还没出手的几位,不知又能交出怎样的作品!
就在大家期待下一位出场的高手时,蒋飞忽然插了一句话:“各位哥哥,我能提一个问题吗?”
几个人看着他,问:“你有何疑问呢?”
“那个,可能有点离题哈。”蒋飞扭捏道:“刚刚小钟哥哥说‘同样是百虫之长,大家平起平坐,凭什么是你吃我,而不是我吃你’——的时候,我就在想……”
老虎肉……
是什么滋味?
钟矩:“……”
众人:“……”
七少:“……”感情莫家的烤猪你都已经吃厌了,现在还想尝尝老虎肉是什么滋味吗?
就在大家都满脸黑线的时候,陈成忽然咂咂嘴,回味无穷的样子——
难道,你吃过老虎肉?
众人再度满脸黑线!
“对啊,我小时候吃得可多了呢!”陈成口舌生津笑道。
众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