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说一段神话
去死与黑豕的对话,并非无人听到。
其听到之人,对此番对话,亦颇多感慨。
原来,在去死二人身后有着一群儒生打扮模样的人。
嗯,说是儒生打扮,其实就是儒生。
这些儒生不经意间听到了去死二人原本对咸阳近期变化的感慨,慢慢转变成对赵高邪乎的惊叹。
你道这些儒生系谁?
正是此前与赵高对峙过的孔鲋、叔孙通、浮丘伯和毛亨几人。
此刻,这些人手中皆拿着一本纸质书籍。
因此,当他们听到去死二人说,如今儒生手中皆拿着纸质典籍,且大半都还是“新法家”典籍,他们一阵相顾无言。
孔鲋低头看了看手中书籍,好在,他拿着并非是“新法家”典籍。
不过,也非赵高编的那个《三字经》。
如今的儒家典籍,除却《三字经》是纸质的,其他则的全是竹简。
毕竟被“罢黜”了嘛,怎么可能还刊印。
孔鲋书中的书籍,既不是“新法家”典籍,又不是儒家的《三字经》,那这位圣人之后手中拿的是什么?
定睛一看,竟是《三十六计》!
一个厨子……呃,不对,是一个儒生不看菜谱看上兵法啦。
至于孔鲋为何要看《三十六计》,倒不是说儒家精读百家经典。
而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法家之人,不仅精通他儒家典籍,竟然还会编写兵书?
此人当真精通百家不成?
孔鲋自是不信,故而在得知赵高写了一部兵书,并得到通武侯王贲与大将军蒙恬的赞叹,他立即托叔孙通给他也搞来了一本《三十六计》。
这一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精读《三十六计》。
越看越是惊异。
越看越是惊叹。
越看越是惊骇。
这赵高,又是编写法家典籍,又是编写儒家典籍,且皆令人赞不绝口。
如今竟有编写兵家典籍……这赵高难不成还要一人编写百家典籍不成?
叔孙通之前与他对话的场景,他至今仍是记忆犹新,仿若昨日。
当他第一次通读《三十六计》后,叔孙通问他:此书何如?
他沉默片刻,方道:
非兵家之集大成者不能书写。
叔孙通闻言亦是沉默,然后又道:那“新法家”典籍呢?
他再次沉默后,道:
非法家之集大成者不能书写。
叔孙通再问:那《三字经》呢?
这一次,他沉默良久,才道:
大道至简,微言大义,非儒家之集大成者不能书写。
说完之后,他再次沉默,叔孙通亦是不语。
因为,叔孙通也知孔鲋所言非虚。
在这之后,他便重复阅读《三十六计》。
能被王贲、蒙恬两位兵家大者赞扬,当真是每读每新。
他甚至觉得,应该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起来看。
《孙子兵法》为谋略,为纲领,而《三十六计》则为具体计谋。
没错,将这两本书编到一起,就叫做《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他一个儒家之人,圣人之后,竟对兵法上了瘾。
想来,若是以后发生了什么战争,说不定他也会加入其中,为之出谋划策。
孔鲋一边往前走,一边问道:
“叔孙通,你对刚才二人所说,如何看待?”
一群儒生悠然走在田埂之上,去死与黑豕二人在田中驼背弯腰。
工作无有高低贵贱之分,农民耕地,商人剥削,大臣贪污,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叔孙通想了想,道:
“虽说是‘新法家’,但里面融合了众多我儒家思想,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圣的‘礼’等。”
叔孙通捡了去死与黑豕二人讨论的“罢黜百家,独尊法术”来说。
他刚说完,浮丘伯便说道:
“‘君君臣臣’这些,赵高若是不提,秦始皇也未必会同意推行他这个‘新法家’。”
正如之前所说,你想让皇上全力推行你的学说,又不迎合取悦皇上,那皇上凭啥用你?
儒学之所以自汉以后,被历代王朝奉为官学,可不就是历代儒生对儒家不断改造,以此来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吗?
否则,儒家焉能有如此地位?
就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思想,将皇权神化。
使百姓对皇权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性与服从性。
还有“三纲”,不仅让臣对君唯命是从,还让子对父,妻对夫也俯首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