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泉最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记手下官员的面孔和名字。
随着江都府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总有新的官员需要他认识。
就比如眼前这位叫刘惟谦的官员。
刘惟谦大约四十多岁,满脸麻皮,其貌不扬,目下在大理寺担任寺丞一职。
马玉麟对他极为推崇,举荐他加入到律法的修订中来,并且希望由他来总揽此项大事。
张阳泉心知马玉麟心高气傲,他既然如此举荐此人,其人必有过人之处,这才想亲自见上一面,考察一番。
刘惟谦这次觐见,还带上了精心准备的一本“新律十八卷”小册子。
张阳泉拿着册子看了一会,道:“刘寺丞,依你之见,是将新律定为十八卷?”
刘惟谦拱手道:“回大王,这只是初定大纲。臣以为律法是为纠纷而设,永远没有健全的时候,需不断改进!”
张阳泉点点头,道:“第一篇的五刑、十恶、八议我明白,后面的十七篇,为何是以六部之名开头?”
后面十七篇分别是吏律两卷、户律四卷、礼律一卷、兵律三卷、刑律六卷、工律一卷,恰好对应六部。
刘惟谦答道:“这种分类方法是承‘元典章’而来,据臣观察,此种分类方法确实比唐宋旧律更便于执法!”
马玉麟跟着道:“大王,六部之分,几乎涵盖所有民事政事,以此为录,律法更不容易出缺漏!”
张阳泉放下小册子,道:“既然你们都这样说了,那就这样办吧。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
“请大王示下!”两人齐声道。
“律法的制定不是坐在屋子里,随便翻看典籍就行,需多多在民间走动,听取民众意见。这样,才能制定适合大众的律法!”
两人对视一眼,齐声道:“臣明白了!”
“好了,你们退下吧!”
两人拱手告退。
张阳泉正要低头处理其他政务,忽听脚步声响,一道身影闯入书房。
张阳泉抬头一看,讶道:“夫人,出什么事了吗?”
来者正是秦苓君,只见她脸上带着笑意,道:“夫君,前线捷报!”
张阳泉目光一亮,道:“打败朱元璋了吗?”
秦苓君笑了笑,道:“传回消息的是俞通海,我让他留在了军营,咱们还是去军营听他汇报吧!”
帅帐中已经站满了人。
除了俞通海外,方远、李二、王大、猴子等将领也皆分为两列等候。
张阳泉和秦苓君没到,众人心中虽急,也不敢先向俞通海先行询问。
忽然间,帐帘被掀开,张阳泉和秦苓君一起走了进来,同来的还有刘伯温。
张阳泉过来前特意把他也喊上了。
沿途之上,张阳泉已听秦苓君简单说了些情况,所以进来后,直接向俞通海发问。
“听说我军已将朱元璋困在了婺源县,果有此事?”
俞通海赶忙道:“回禀大王,千真万确,朱元璋已被咱们团团包围,插翅也难飞!”
张阳泉微觉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