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输电系统正式运行后,一旦某个输电塔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现场的北斗终端设备会立即将故障信息通过短报文发送到监控中心。
“收到了!故障位置在AA区域的BB号输电塔,初步判断是绝缘部件出现问题。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前去维修。”监控中心的技术人员根据北斗传来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短报文通信的一些局限性。例如,每次发送的信息量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数据和图像信息,传输效率较低。
“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高效压缩和优化传输,充分利用北斗短报文的有限带宽。”刘祖训说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团队与北斗系统的研发专家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技术研讨会上,双方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解决方案。
北斗专家陈教授建议道:“我们可以采用新的编码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智能压缩和分包传输。同时,在接收端进行数据重组和还原,提高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飞扬表示赞同:“这个方法很有可行性。我们还可以在北斗终端设备上增加缓存功能,当信号不好时,先将数据暂存起来,等信号恢复后再进行批量传输,避免数据丢失。”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团队在北斗系统与现有项目的融合应用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在实际的动车组运行测试中,安装了北斗监测系统的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轴承的各项数据通过北斗卫星稳定地传输到了监控中心。
“轴承温度、振动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定位信息显示列车运行轨迹准确无误。北斗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动车组运行安全的保障能力。”赵飞扬看着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满意地说道。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方面,北斗的短报文通信也成功实现了对多个偏远地区输电线路的远程监控和应急指挥。在一次突发的恶劣天气导致输电线路故障时,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北斗终端及时向监控中心发送了详细的故障情况和现场图片,为抢修工作提供了关键信息。
“多亏了北斗系统,我们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现场情况,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和调配物资,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电网公司的负责人对赵飞扬和刘祖训的团队表示感谢。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北斗终端设备的功耗、体积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验室里,团队成员们又开始了新的攻关。他们尝试采用新的低功耗芯片和节能技术,对北斗终端进行优化设计。
“我们要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延长其续航时间。同时,通过小型化设计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使其更易于推广应用。”刘祖训对团队成员说道。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的北斗智能终端。这款终端不仅体积小巧、功耗低,而且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太棒了!这款终端完全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项目中,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赵飞扬激动地拿起新型终端,仔细端详着。
新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赵飞扬和刘祖训的团队将北斗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他们在轨道车辆和沿线设施上全面部署了北斗智能终端,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轨道健康状况和周边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测。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每列列车的位置、速度和运行轨迹,以及轨道的沉降、变形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将详细信息发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有了北斗系统的支持,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它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时刻守护着整个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负责人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