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九灵元圣:天尊不渡圣母婊!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3229 字 1个月前

青华道人脸上表情一滞,随后平静地开口:“原来三百年前那紫衣道人叫虚靖先生,想必陆压道友是那人的弟子?这是到此方世界游历来了?”

山峰顶上一片安静,只有泉水哗啦哗啦流淌的声音,和轻微的风声。

毕方道人心中紧张,用一只手抚摸着放在一旁的赤红色大葫芦,准备随时出手。

张牧之坐在蒲团上,丝毫没有自己揭了别人伤疤的觉悟,满脸都是真挚的笑意:

“青华道友所言不错,我来此方世界确实有除魔卫道的打算,但太乙天尊之道显然并非魔道,故而才要问个清楚。”

青华道人心性修养极好,听了张牧之的诘问后也不恼怒,而是展颜一笑:

“若我没记错的话,那位虚靖先生修行的应该是雷霆之道?”

张牧之点了点头:“青华道友所言不错,虚靖先生确实是雷法大家。”

青华道人笑着解释:“当年虚靖先生来时也曾和我坐而论道,但或许是因为他所修雷法乃灭杀之道的缘故,我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虚靖先生生了嗔怒,才愤然出手将我打碎了形体,不过我持宽宏慈悲之心,倒不曾怨恨与他。”

张牧之眉头一皱:“雷法之道和太乙慈悲之道相驳?我倒是首次听闻这个说法……”

虚靖先生所传雷法之道当然不会同慈悲之道相驳。

且不提这雷法本来就是将生发之力、灭杀之威统合在一起的伟力,只看虚靖先生本人生平史料,便可知先生是个心怀慈悲的真道人。

张牧之心中暗道:“若虚靖先生曾对这青华道人出手,那想必是验证了这道人的太乙天尊传承是个假的,故而才行除魔之事……”

毕方道人为当年虚靖先生所救,自然也不信虚靖先生所修雷法和慈悲之道相驳,于是在肚里寻思:

“这青华道人估计是个外圣而内魔的,当年被虚靖先生看破后才被打碎了形体,我先不忙动手,且看看陆压道友如何应对……”

青华道人好似能看透他两个的想法,摆摆手解释:“陆压道友和毕方道友无需质疑我的传承,待我取一物给道友观看,道友自可验证真伪。”

张牧之只好耐着性子:“青华道友请便,贫道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青华道人哈哈一笑,转身走入那茅舍之中,过了会儿又走出来,手中托着一个茶盘。

茶盘一侧有一个紫砂壶并三个茶杯,另一侧却放着一本经书和一个似是茶宠的异兽把件儿。

青华道人跪坐下来,一边持壶斟茶,一边笑着开口:“两位道友不妨看看我这经书,验证一下贫道是不是得了太乙天尊的传承?”

毕方道人开口:“我资质愚笨,见识也浅薄,还是陆压道友看吧。”

青华道人展颜一笑,朝毕方道人递上一杯茶水,而张牧之则在心中默祈一番后拿起经书观看。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

经文是《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且字里行间有一股慈悲正大之意,正是太乙救苦天尊的法意。

张牧之曾运阳神神游青华上界,亲自到妙严宫中拜见太乙天尊(第221章),断然不会认错。

常诵《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并不能修出什么了不得的神通法力,却能安神定心,明悟慈悲真意,届时福报自至矣。

这木属魔王化生的青华道人若真能从经文中领悟了慈悲救度之道,说自己得了太乙救苦天尊的传承并不为过。

再看那茶盘上的异兽把件,乃是一只九头狮子,呈俯首酣睡之形,形神具备,惟妙惟肖。

“这茶宠中有一道神念潜伏,想必就是天尊座下青狮的分神了?”

太乙天尊座下青狮同样是一位修为深厚的神圣,既是天尊护法,也随天尊应念救苦,救度群生。

“这魔头真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传人?不对,虚靖祖师断无可能对天尊的传人出手!”

想到此处,张牧之先给毕方道人递过去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又对青华道人开口:

“这经书和青狮分神都无虚假,不知道友可否将自己如何得了太乙救苦天尊的传承,以及自家明悟之道言说一二?”

毕方道人也放下茶盏道:“还有虚靖先生如何同道友起了争执,道友方不方便也说一说?”

“事无不可对人言,没什么不方便的。”

青华道人于是就开始言说那几千年前的往事:

“两位道友当知,我等内外六天,共十二路魔王都是秉持大道之中那‘灭亡’之理化生而出的。”

“并非是没了我们这无量众生就不会死去,而是我们这些魔王负责加速这个灭亡的过程罢了,这就像上界诸神传下长生之法是一个道理。”

张牧之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有生便有死,只是万物生灵皆好生勿死,才将尔等以‘魔’称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道友高见,只是吾等十二位魔王各有分工,其中外六洞魔王乃是灾劫之魔,负责在天地间行灾灭杀众生。”

“酆都大帝镇压魔主北阴天君时,我等十二魔侥幸逃出了魔识,后来那外六洞魔王又在殷商末年被真武降服镇压。”

“而吾内六洞魔王却是众生心头之魔,并不直接出手杀生,而是靠引动众生心中魔念而招来死劫。”

“火魔乃恶念,水魔乃欲念,而我则是引动生灵心中善念来招致劫数。”

毕方道人忍不住好奇:“这善念如何引来劫数?众生人人向善,不是应该引来福报吗?”

青华道人抚须而笑:“道友所言并不全面,其实在不恰当的时机萌发善念,便是为恶招灾之举。”

“比如有善信持慈悲之心,在满是蝌蚪泥螺的池塘里放生了几条鲶鱼,不知有多少生灵就要遭受灭亡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