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
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
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
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
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
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
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
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陆逊不胜愤忿,怀恨而终。
最初,暨艳造营府之论,陆逊经常规劝他,认为会带来祸患。
又诸葛恪刚愎自负,杨竺盛名在外,陆逊断言他们终会败亡。
他的先见之明到了如此地步。陆逊又向来节俭知足,
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富余的财物。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由次子陆抗袭爵。孙权任命陆逊次子陆抗为建武校尉,
领陆逊部众五千人,让他送灵柩回东,陆逊后来葬于横山(今上海松江昆冈乡境内)。
后陆抗进京面见孙权时,洗清了杨竺所指控二十条罪行。
太元元年(251年),陆抗回到建业治病。
等到他要离开时,孙权哭着与他告别:“我过去听用谗言和你父亲不和,
由此辜负了你。我前后问过的事都焚毁消灭,不要让人再见到这个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永安年间,追谥陆逊为昭侯。
唐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
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丞相娄侯陆逊”。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邓艾、陆抗。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逊,
位居东庑。此后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逊亦位列其中。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善于忍辱负重,不计较当前得失。
巧夺荆州一战,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
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
而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
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
刘备四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
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不顾手下的非议,静待时机。
经过半年相持,深入吴国腹地的蜀军由于战线过长,粮草补给困难,
又值盛夏暑热,将士疲备不堪。陆逊趁机发动全面攻击,刘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
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
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大获全胜后,
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陆逊在进攻战时则表现的较为保守。石亭之战时,朱桓曾建议用他的部队断路,
使得曹休投降,吴军可以借机乘胜长驱直入,攻取寿春,
割据准南。但陆逊认为不可,结果此议没有实行。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
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
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
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
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轻刑便民,
用仁政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
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这些主张说明了陆逊作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