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略

依靠秦中将士骁勇善战,加上熟悉羌戎的习俗、舆情,想尽各种方法,

文武兼用。将军身先士卒,战士甘冒锋锐,在百死之地出生入死,踏霜冒雪,

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平息叛乱,平定东部戎狄。在平叛中,

汉军将士身临险境,拼死搏杀,奋不顾身。战士坠下高山峡谷,残肢断体,

悬挂在重崖断壁,悲壮故事,难以胜计。在戈矛撞击声中,战士们奋勇拼杀,

在箭镞飞舞之下,侥幸不死的将士,百不存一。张奂感叹:“戎狄也是天地之气所生,

不宜赶尽杀绝。战场上血流成河,恐怕会伤及阴阳,招致灾祥。”

这样的见解,又何等迂腐!羌戎虽然为外患,也是内祸,

如果不从根本上总结如何治理边民,仍然会养痈遗患,既而转为边患。

羌寇叛乱终告平定,汉室福祚也随之耗尽。呜呼!在往昔,古代圣王划分九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分出京畿与五服朝贡,羌戎为荒服。圣王知道,羌戎、蛮夷性情野蛮,

难以用华夏文明治理,把他们区别于华夏,减少他们的贡赋,仅以信义约束。

前汉、后汉的治边政策,已经远离先王的初衷。怎么会这样?先零羌反复袭扰边郡,

赵充国平息羌乱,将羌戎迁入内地;煎当羌寇掠边民,马文渊平息羌乱,

将羌戎迁入三辅。这些决策,只是考虑安定边民,同时相信,

羌戎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会逐渐汉化,其实都是权宜之计,忽略治边的长远之策。

这样的决策,怎么能洞察幽微,深谋而远虑?微子当年看到纣王使用象牙筷子,

不禁感叹,担心纣王堕落,大夫辛有看到戎狄在伊川祭祀,不禁忧虑,戎狄会蚕食华夏。

金行气刚,播生西羌。氐豪分种,遂用殷强。虔刘陇北,假僭泾阳。朝劳内谋,兵惫外攘。

西汉武帝时,西域诸国内附,当时,西域有三十六国。

汉廷为西域诸国设置专护使者、校尉,加以管护。

在宣帝朝,宣帝把使者名称改为西域都护,在元帝朝,元帝设置两名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前王庭,负责屯田。在哀帝、平帝年间,西域诸国分裂为五十五国。

王莽篡位,贬西域诸国“王”为“侯”,肆意惩治,致使西域诸国怨恨,相继反叛,

与中原断绝联系,有些依附于匈奴,受匈奴役使。匈奴对西域诸国赋敛沉重,

对待人民刻薄寡恩,西域诸国不堪忍受。建武年间,西域诸国派遣使者,

向汉廷请求内附,恳请朝廷重新派出都护。世祖考虑到天下刚刚安定,未遑顾及外事,

没有答应西域诸国的请求。恰逢匈奴再次衰落,莎车王贤在西域肆虐,

灭掉几个国家,莎车王贤死后,西域诸国相互攻伐。小宛国、精绝国、戎庐国、

且末国相继被鄯善国吞并。渠勒国、皮山国被于阗国控制,于阗霸占他们的土地。

郁立国、单桓国、孤胡国、乌贪訾离国,被车师灭亡,后来,有些国家又复国。

明帝永平年间,北匈奴胁迫西域诸国,共同寇掠河西郡县,致使河西走廊,

不得不白昼关闭城门。永平十六年,明帝诏令汉军出塞,北伐匈奴,攻取伊吾卢,

在此设置宜禾都尉,在西域恢复屯田,重新打通西域交通。

于阗等诸国派王子到京师侍奉皇帝。西域诸国与汉廷断绝联系六十五年后,

又恢复联系。第二年,明帝在西域始置都护、戊己校尉。明帝驾崩,焉耆、

龟兹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驻守在都护府的汉军,全军覆没。匈奴、车师包围戊己校尉。

章帝建初元年春天,酒泉郡太守段彭在交河城大败车师王。

章帝不想因为西域戎狄之事疲敝中原,派兵接回戊己校尉。

此后,汉廷不再向西域派出都护。建初二年,朝廷撤回在伊吾屯田的汉军,

北匈奴随后派兵,占领伊吾。当时,军司马班超依然留在于阗,安抚西域诸国。

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摧毁北匈奴。永元二年,窦宪派遣副校尉阎盘,

率领两千骑兵,掩杀驻守在伊吾的北匈奴。永元三年,班超趁势平定西域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