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澄身为礼部尚书,恰逢朱厚照又是一个不怎么守礼之人,每次谏言都是提着脑袋来,但也是背靠着大义,皇帝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这次议题本来也没他什么事,哪知杨廷和要他出头,一冲动,就收不住自己的口。
心知又把皇帝给得罪了,不过,有杨阁老在,皇帝也不会因为这小事找他麻烦。
大明廷议还真的跟后世差不多,有时也是需要投票表决,用的格纸一页,上面自己写上自己的官衔、姓名,在下面说明赞成或否定的原因。
今天在场的人,朱烨、魏彬和王承风都没有投票权,邵锡是主持人,也不能投票,内阁四人加上六部,总共有十票。
朱烨托着下巴,看着下面的人正忙着写东西,探着脑袋过去,想看王承风一直在写些什么?
一眼就看到熟悉的简体字,只见第一条写着丈量土地,后面用括号标注,数据混乱,单位不清,须先统一尺度。
明代度量衡实际上并不是很统一,特别是民间私制泛滥,旧社会的大斗进小斗出,就是指的这个问题。
几乎每个大明皇帝,都颁布过量衡法令,也只能是短时期内保证官方明文规定器具的统一。
且官方的做出来的器具,误差也是不少,到各个地方又不同,如苏州府,就有商行自己对度量衡器进行校准,相互间只认这个。
对于这个,朱烨自己不可能想到这么细小的地方,果然,找专业人士很关键,不知道江晖到那了?
底下众人倒写得很快,朱烨估计了一下,六部除了毛澄之外,应该都会投赞成票,那不是五票对五票,打成平局。
邵锡接过太监手中的格纸,一统计,不由后悔没有多邀请一个人。
“五票赞成选一地试行徭役折银政策,五票反对,依照廷议惯例,由皇上定夺。”
正常廷议结果都是经内阁后,交由皇帝批准,有时候要是不符合内阁要求,内阁是有权打回重议,要是皇上不满意,也是可以打回。
所以到了大明后期,廷议根本就用处不大,只是大家商量一个都能接受的结果。
但现在这个结果,皇帝在现场,朱烨当然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由户部选一地,报朕审批,试行徭役折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