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吴笙和李文

学子们听后,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朱祁钰的敬意更甚。

朱祁钰送走了几位寒门子弟,又挑了几个出身显赫名声清白的学子上门,反倒是出身富贵之家的学子们眼界更狭窄,只夸赞王府内的庭院精致,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朱祁钰心中暗叹,这些青年才俊若只满足于眼前的繁华,又怎能承担起治国安邦的重任,直接敷衍了事送走。

于谦见状,心中暗自思量,知郕王忧心国事,便上前询问。

郕王见是于谦,便将近日朝中之事和盘托出,言及边疆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民生多艰。

朱祁钰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银子都流向外头了,哪还有余裕来支撑边疆的战事和国内的民生呢?”

于谦听后,沉吟片刻,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殿下,国库空虚,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若能开源节流,或许能缓解一时之急。比如,整顿盐铁官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鼓励商贾贸易,增加税收。”

朱祁钰听后,微微颔首,觉得于谦所言不无道理。

眨眼会试便结束,由礼部先把试卷糊名后递上批阅,朱祁钰第一次做考官,有些好奇古代的学子们学识如何。

先扫过第一张的试卷,朱祁钰便被其中一位考生的字迹所吸引。

那字迹工整有力,笔锋锐利,透露出书写者深厚的学识和不凡的气度。

他不禁细细阅读起那篇文章,越看越觉得考生见解独到,论述有理有据,心中暗自赞叹不已。

这样的学子,定能在朝堂上大放异彩,另放一侧。

可再往后翻,朱祁钰发现试卷中的内容并非全都令人满意。

有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却空洞无物;有的则观点偏激,缺乏实际的治国之策,先不说八股,算术都难以自圆其说。

朱祁钰颇感失望。他继续翻阅,勉强找出了几篇尚可的文章,但与先前那位考生的才华相比,显然逊色不少。

几位内阁重臣对好的夸赞一致,出众的几位殿试便是敲定了,余下只能矮个子里挑将军,挑出了一批可进殿试之人,最后由朱祁钰敲定最后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