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内容,单是策论就条理清晰,论点明确,且不乏独到见解,再配上一手好字,让朱祁钰不禁眼前一亮,抬头开口询问:“你在卷上只言了海禁的好处,却不言其弊端,莫非你认为海禁政策只有益处而无弊端吗?”

吴笙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海禁政策确有其弊端,但小民认为,其益处大于弊端。”

“海禁之策可以防止外敌入侵,保护沿海百姓的性命。”

“然,小民也认为,海禁政策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海禁虽能限制外来势力的侵扰,但长期闭关锁国,也会阻碍商贸往来,影响大明经济发展。此外,海禁政策若过于严苛,还可能导致走私活动的猖獗,反而给沿海治安带来隐患。”

“小民建议,朝廷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海禁,允许合法的海上贸易,一来是可以增加税收,二来可以促进沿海之地的周转,若是只论利弊,那便是肤浅之言。”

朱祁镇点头赞叹:“不错,此人甚好,听闻你是会试第一,出自何处?”

吴笙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小民乃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研读,对治国理政略有心得。”

朱祁钰点头觉得虽然是有股空口说大话的感觉,那也是未雨绸缪,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再问了几句后便令人退下,再挑了几份坐在前排学士的考卷审问,虽然策论不差,但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些学士虽饱读诗书,却少有能提出切实可行之策的。吴笙的见解虽有争议,却也显示出其独到的思考。

待会儿私下里要再详细询问吴笙,看看他是否真有治国之才,还是仅仅纸上谈兵。

入夏之后,走私之行只会越发的猖狂,得抓紧时间先行一步。

再过了两个时辰后殿试便结束,收起了各学子的考卷,糊名递到朱祁钰手中批卷,先挑出了状元郎、榜眼、探花三份试卷,其余的则由其他学士分批审阅。

很快便判出了高低,吴笙的考卷无疑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是出自高门贵府,朱祁钰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让底下的重臣暗自争夺拉拢人。

殿试的榜单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吴笙的名声迅速在大明各省传开,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的文章不仅在殿试中脱颖而出,更因其对海禁之策的深刻见解而受到皇帝和郕王朱祁钰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