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南方

既然当官了都要受到官场党争的倾轧,那科举为官的意义何在?

小主,

他祖父学堂中的那么多人,为了考个功名,跟疯了一样,让黄宗羲更是大为不解。

如今天子愿意将视线从四书五经上挪开,重视实务之人才,可见的确英明睿智。

“科举读书,不为了当官还能为了什么?最起码还能免税田地,用不着跟乡间的泥腿子为伍!”

那人愤愤不平,觉得天子这么做,是不把天下士人放在眼里。

读书人多么清贵,难道以后还要和一群老农匠户同朝为官不成?

黄宗羲眉头一皱,还想反驳,却被另外一朋友打断,“行了行了,再说茶都凉了!”

大家好不容易相聚在外,何必为了别人的事,来毁坏心情?

“制科好不好,都同你我无关!”

“你我都是要入翰林的士子,日后正经的两榜进士,哪能自降身份,跟一群制科之人斤斤计较?”

“天子想要用他们就用,反正那些家伙在朝堂政务上,是无法依靠的,还是得看我们读书人!”

此话一出,在场多人都舒展眉头,不再纠结那奇怪制科了。

唯有黄宗羲仍旧念念不忘,觉得明明都是考试,为何天子不增设科举项目,而再开制科。

不过他今年也不下场,

这制科更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场。

若是下回还有,他倒也不介意去尝试一二,看看制科考的,和科举进士有何不同。

……

“好好好!”

“长庚今年金榜有望了!”

江西奉新,

宋应升拿着一份邸报,挥舞着跑进屋子,对着弟弟宋应星欢喜喊道。

宋应星还在纠结今年恩科是否再下场试一回,只埋头苦读,不曾多关切外物。

反正新帝登基,都会加开恩科,根本不需要去额外关心。

“你就该多去外头走走,不然这天子门生,只怕难落到你头上了!”

宋应升对着自己弟弟打趣道,随后把邸报拿给他看,“好好看看,这上面写的,不正和你意?”

宋应星接过一看,发现邸报上刊登了天子的圣谕。

“……朕闻古之圣贤,多有造物生民之事。”

“燧人生火、有巢铸屋,黄帝制驾、神农耕稼。”

“故可思之,天道之行,人道之兴,当有匠造之术,以便民生民。”

“今江山晦暗,社稷不振,朕当追先贤之迹,奉圣人教诲,开设制科,以取实务生民人才……”

“怎么样,这次绝对能考上!”

宋应升见弟弟看的入迷,不由激动说道,“算学匠造,这不是你所擅长的吗!”

宋应星看罢,也激动的红了脸,“是是是,我能中了,我能中了!”

他说着,竟是激动落泪,跟着兄长对视无言。

宋应星同其中宋应升自幼读书,本人自幼聪明强记,数岁能韵语,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皆言“此子大有可为”。

及长,因着兴趣,不再埋头薄薄的四书五经,而是开始博览群书,渐渐察觉出宋明理学之局限,故而推崇前宋之关学,以张载的横渠四句为目标。

除读书之外,宋应星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也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常在游历得空时,向匠人讨教手上的学问。

也许是天意弄人,明明读遍众书,且精通数道的宋应星,却偏偏屡试不第。

自万历四十三年中举后,至今未能通过会试,跨马游街,簪花京师。

如今他同兄长宋应升都四十有余,于今年恩科前还踌躇不定,总担忧再次落榜。

甚至宋应星心中暗暗想着,若这次再落榜,那以后便不考了,静待户部遴选举人补缺,当个小官罢了。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

新天子竟然是喜好匠造算数之道的!

“大哥不也会算学吗,制科比起常科要晚两个月,这段时间抓紧研习,必然也能中榜!”

“至于州府初试,你我既然已成了举人,还怕它不成?”

宋应星和宋应升年岁差距并不大,同一年入学读的书,平日游学外出都是一处的,故而宋应升也被弟弟拉着看了不少,学了不少。

宋应升点点头道,“说的有理。”

他摇头换脑的捻着胡须,“经义实在难懂啊!”

数次落榜,

兄弟两个对自己的学问都有点把握不住了,觉得是自己功夫火候不够,这才不得登上金榜。

要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