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若不得勘合便完全不准,那依王在晋和袁崇焕之言,便是在把蒙古往鞑虏那边推。
李若琏接手了亲探关外的任务后,苦学蒙古语,曾假冒过蒙古人去深入询问过一些事。
据其所言,蒙古诸部眼下虽然有不少同鞑虏定立盟约,但大多与束部类似,都是墙头草罢了。
鞑虏还没有强大到,直接用盟约就能压服蒙古诸部的地步。
就连跟鞑虏联姻,迎娶了努尔哈赤孙女肫哲公主为妻的科尔沁部,其首领奥巴,也不是全然对着鞑虏俯首帖耳。
像天启四年,努尔哈赤曾约定与科尔沁等部落会盟,旨在联盟后一并对付明朝和察哈尔,时间定于翌年三月初八。
结果奥巴并未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结盟仪式,只是派遣了四个使者与努尔哈赤展开了会面。
出于拉拢科尔沁部的目的,努尔哈赤表面上不仅没有表现出不满情绪,还赏赐了科尔沁使者不少钱财。
直到一年后,也就是在天启六年,因为察哈尔的进攻,奥巴才被迫低头,向鞑虏求援并且会盟。
而距离科尔沁同鞑虏会盟不过两年,察哈尔被林丹汗已经带着西迁,以蒙古贵人那野兽般的性子,奥巴未必真对鞑虏一心一意,结盟后完全听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外夜不收等探子打听了下,奥巴跟他娶的努尔哈赤孙女,哪怕是老夫少妻的配置,自带风流,也不怎么常睡一个帐篷,感情并不深厚。
奥巴跟鞑虏的盟约内容也与束部那般类似,只提了联盟对抗察哈尔,并没有提到要进攻大明。
由此可见,大明在蒙古诸部眼中,还没有油尽灯枯的时候,鞑虏也不是真的无法反抗。
除非鞑虏一再显示武力,他们才会一心跟上去。
虽然大明朝这边,朱由检已经对蒙古不抱希望,觉得对着一群墙头草不强硬不行,但为君者不因喜怒而动。
只要蒙古诸部脸上的遮羞布没有取下来,没有公开宣布要跟鞑虏一块对抗,那他们就不好先与之“断情绝爱”。
蓟镇和关宁的新兵还在训练,还不具备完全的抵御能力。
起码要到年底,才能收获成果。
不过那些得到勘合符的,亲近大明的部落,那朱由检下令开启的“崇祯首市”之规则,对得符之部则能成为常例,而且允许明蒙之间人口往来,蒙古人可以进入关内做工。
当然了,其人活动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而大明朝这边真会去蒙古那边谋生的也不会太多。
蒙古人的日子苦的,那可是能感动九边的存在!
但凡能在关内求活,谁会想去草原上受累啊!
而等到草原上的蒙古人习惯了关内的日子,又如何能忍受塞外苦寒?
除了小部分的贪得无厌之人,会想着以客代主之外,依朱由检连夜令翰林院抄录的,《太祖实录》中关于太祖打天下收拢人手的片段看来,自由如狼的蒙古人并非不能驯化。
起码在太祖创业的过程中,主动投靠的蒙古人足有几十万之巨,至今血脉仍在大明朝中流传,还有不少子嗣在朝中为官。
只是相比起祖先,他们已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草原习惯了,成了个完全的汉人。
再加上大明朝地域广阔,本就有许多异族之人生活。
故而朱由检明白,
这天底下的族别之分,从来不是主要的。
因为不管是哪个族别,其人都是血肉所成,都要吃饭穿衣。
一旦让他们吃不上饭,穿不上衣,那么不管带头揭竿的是谁,他们都会跟随过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祖宗的话总是这么精炼而动人,短短十个字,讲透了治世的道理。
不过一味怀仁也不是好的法子,唐太宗成为天可汗,对外族是“先战而后和”,古人更是常说要“恩威并施”,才可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