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闻风而四方动

“谨遵宗主之命!”

就在法家上到宗主,下到弟子,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闻讯的其他各家学派也都纷纷行动了起来。

但此时的兵家众人,却是老神在在。

原因无他,只因兵法一道,其余各家联合起来,都不够兵家一只手打得。哪怕有着兵家传承的阴阳家和纵横家,在兵法一道上的底蕴也远不如兵家。

因此,在兵家弟子看来,在武举这件事上,根本没有人是他们兵家的对手。

甚至于,他们连书院都不用办。

等到楚国朝廷将那演武堂建好以后,他们顺理成章的派人前去讲学,自然就能将兵家一脉传承和发扬下去。

得到消息的,不止是诸子百家,还有那些富商巨贾。

面对这个消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们不约而同的,都心动了。

原因无他,因为商人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士农工商。

商人向来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被称之为“下人”,被归在了贱民一类。

商人不仅被其他三个阶级看轻,更是成了统治者眼中的韭菜,想什么时候割,就什么时候割,根本不和你商量。

因为在统治者眼中,这些商人是最奸诈狡猾的,他们不会像农民一样老老实实的耕耘,更不会像手工作坊里的人靠技术吃饭,他们低价买原材料,高价卖产品,从来不参加生产环节的任何一部分,却又攫取了大量财富,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带歪了社会风气。

不仅如此,无论是前世还是这个世界,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也决定了商人不可能拥有太高的地位。

以楚国为代表的各国,其统治阶级以贵族和官僚阶层为核心,并通过掌握大量土地和农业生产手段来获得权力和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人作为非贵族出身的阶层,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各国政权的运作中来,也无法通过政治手段获得地位和权力,但却拥有大量的财富,这自然引起了统治阶级的警惕和觊觎。

于是乎,商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了。

商贾阶层的地位低下,不仅表现在排名上,在实际生活中,也遭受种种限制。

以齐国为例,齐国的商人再有钱,也没有权力骑马乘车。如果齐国朝廷要征发苦力,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商人家庭。

在诸子百家诞生的初期,是有商家这个学派存在的。

但随着各国统治阶级的打压,商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仅存的商家弟子改名换姓,成为魔门八道的易天楼,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等待着复起的机会。

如今赵钰颁布的这道诏令,成了楚国商贾阶层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机会。

资助书院,刻石立碑,能够让自己在士林中拥有一定的名望。

而名望,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不错的护身符。

更何况,如果金钱捐赠的够多,甚至还能让自家子弟拥有获得科举的名额,如果能够高中,那就意味着自身阶层的飞跃。

因此,当这些商人得知之后,无一例外的都行动了起来。

不少人四处找关系,询问当地官府需不需要自己出资出人,帮助修堤修坝,修桥修路,官府开办书院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自己资助一部分,甚至一开口都不是几百两,而是上千两,几千两!

这个时候,各地官府方才发现。

噫!

这些个平日里唯利是图,几乎钻进钱眼里的家伙们,倒是个顶个的有钱!

而地方官员们为了自身官位和政绩,自然不会横档阻拦,反而乐见其成,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纷纷行动了起来。

于是,在炎凤元年的春夏之交,楚国各地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行动,或是兴修水利,或是开垦农田,或是创办书院,不一而足。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官府花费的资金并不多,只有原本计划中的十之三四,这让一众地方主官不由啧啧称奇,暗赞陛下手段之精妙。

而这股建设风潮,也吹到了苗疆。

只是,主角从豪商富贾,换成了各部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