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接下来两日,朱元启基本吃住都在军营,只为准备大军的出征事宜。
另一边的汤和等人,在得知自己可以参与北伐,一个个都很是激动,而俞通海在得知他这一路由汤和领军时,也没有丝毫怨言,毕竟汤和的本事,他们是都知道的。
而且如此重大的决策,他相信汤和也会比他做得更好。
要数焦虑的,就是李善长了,他在知道朱元璋竟然还向北伐大军增兵十万时,整个人都是呆滞的。
就四十万大军的钱粮以及物资,他都极为头疼,如今再加十万军,他很想问朱元璋,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高启等人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次北伐,原本许多要实施的政令,都只能搁置,因为没有过多的钱粮支撑。
而现在再增兵十万,让国库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不大的事都没法做了。
好在几人都知道轻重缓急,如今已成事实,李善长等人也只有尽心尽责的去为朱元启的北伐大军筹集更多的钱粮,许多拨出去款项,还在途中就被追回。
整个大明,为了北伐,全部都在准备着。
而大明治下之民,更多的,则是兴奋,他们知道,大明的大军,在明王的带领下,是收复北地的,他们更是知道,如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其中一部分百姓,甚至主动向当地官府拿去粮食,在这部分百姓看来,当初的朱元璋救了他们,现在他们日子好起来,大明又举国北伐,他们也想出一份力。
地方官府将此事上报朝廷,朱元璋得知后,眼中不断有着泪珠打转,下面一众大员,同样感叹着百姓的淳朴与善良。
朱元璋将主动的送粮的百姓全部记下,以待将来国库缓解,加倍返之。
同时,朝中官员也开始逐渐捐出家财,有多有少,马秀英将她的嫁妆,都换了不少钱粮。
郭宁莲更是将嫁妆全部拿出去换钱粮,王府内的许多东西,都准备被郭宁莲拿出去卖掉,也幸好马秀英阻止得快,不然朱元启回来,恐怕还会以为家中遭贼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朱元启得知后,感觉整个人都有些颤抖,他知道,这一战,必须打好,胜得完美。
朱元启将这些事通传全军,大军得知后,每一个心中感动的同时,都纷纷憋着一口气,无论是军士还是汤和,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大将。
而刘基这段时间同样无比繁忙的为大军清点着后勤物资,同时还在思考着接下来的每一步该如何走会更好,更能确保此次制定的战略能够完成。
很快,便是来到大军出发之日。
公元1358年6月二十八日,大明洪武元年六月。
出征的时间比预定的晚了两日,只因为物资来不及输送,以及今天的日子,更适合出征。
朱元璋来到应天城外大营,在搭建的帅台之上,鼓舞着全军士气,待朱元璋说完之后,朱元启上台,拔出手中的苗刀。
“此战,乃我大明国战,战场之上,许进不许退!
擅退者,斩!
闻鼓不进者,斩!
战场懈怠者,斩!
作战不力者,斩!
不尊军纪者,斩!”
一连下来,足足十八项,清一色的斩,所有人听后,凝重的同时,士气再次高涨。
朱元启声音并没有中断,还在说着。
“北伐之战,事关国运,我,明王朱元启,希望大家,战场之上,都紧握手中的兵器,奋勇杀敌!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元启的怒喝声虽只能回荡在周边,但在无数亲兵骑马的传播下,很快传遍整个营地。
“战!战!战!”
“大明必胜!”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元璋以及一众大臣,在一旁看得热血沸腾,即便是李善长,此时都忍不住想从军,等清醒过来,每个人心头都极为欢喜,看向朱元启,目光满是敬佩。
这大军的士气调动得,绝了。
朱元璋看向朱元启的眼神,满是狂热,这是他朱元璋的亲弟,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弟,朱元璋感觉,回来了。
朱元启在站台之上,将苗刀上举。
“现在,本王令,拔营,出征,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