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名侍卫反绑着燕丹的胳膊,齐声应道。
燕丹身上捆着绳子,踉跄着往前走,他抬头一看,如今秦国在易水南岸十里连营,紧逼燕国,遥遥望过去,燕国兵马也是枕戈达旦,日夜戒备,唯恐秦国不日就要攻打过去。
一行人越过易水向着燕国边境处走去,正在一处亭子旁巡视的燕兵见对方压着燕丹走近,赶忙跑回营帐报告:“将军,秦国那边有动静,将太子压了过来。”
燕国那边,坐镇秦燕边境的正是将军将渠,他本是燕国国相,上马能带兵,下马能治国,是燕国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只可惜燕国如今人才凋敝,只能派国相上场。
本来燕赵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地形,赵国灭了,燕国灭亡也就不远了,可惜燕国燕王喜目光短浅,赵国举全国之力抵抗秦国时,他不仅没有派兵帮忙,反而背后捅刀,导致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后,国力衰减,不仅秦国屡次进攻,就连其他小国也想落井下石,趁机获利,燕国就是其中一个。
那时燕王喜刚刚继位四年,其人唯利是图,借和赵国缔结盟约为由,派燕将栗腹前去查探敌情。
结果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说:“那赵国的壮丁差不多都死在长平之战,他们的孩子还没长大,我们可以这个时候去攻打赵国。”
燕王喜也曾询问燕将乐间,乐间认为:“赵国四境都面临强敌,时常需要四面抵抗,就连百姓都强悍到可以随时作战,不能去攻打。”
但燕王喜乐观地认为,只要多派人去就可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乐间反对,惹怒了燕王,认为他本是赵国人,不可相信,他便询问其他大臣意见,结果众臣都纷纷说道:“这可是伐赵的良机,以多打少,必定可大获全胜。”
燕王决定攻打赵国时,大夫将渠思索再三,最后劝谏道:“我们与赵国长期交好,刚送给了赵王五百金寿礼,现在却要出兵攻伐,师出无名,必定无功而返。”
燕王喜此时被利益冲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去将渠的话,甚至都不再理他,将渠情急之下,只得拉住燕王的腰带说:“倘若一定要出兵,请大王不要亲自前去。”
燕王受不了将渠啰嗦,直接踹了他一脚,将其踹倒,将渠仍不死心,呼喊:“我不是为自己考虑,我是为大王您考虑,请大王一定要三思啊。”